七一期间,公司党委向每位党员赠送了一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党员干部国学必修》。这本书选介了国学名著,并精选了一些名篇,对名篇作了简单的注释和翻译,但遗憾的是没有解读。
史学部分,《战国策》选择了《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中学课本就有,现在重读虽还记忆犹新,但三十多年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对此文的理解和认识已不可同日而语。
邹忌战国时期齐国人,齐威王时曾为齐相。他长得仪表堂堂很有风度也很自信,一天上班前对镜整理仪容,突然想到大家都说城北的徐公很漂亮,禁不住问旁边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子很自然地回了一句,你漂亮!邹忌有些不相信,就再问妾,妾也说你漂亮。第二天有客来访,他又再次求证于客,客还是说徐公不及您漂亮。
转天,他偶遇徐公,把徐公看了个仔仔细细真真切切,回家后又对镜自比,发现江湖传言不虚,徐公确实是个美男子,玉树临风,英气逼人,自己根本无法与他相比。但为何妻、妾和客人都说自己比徐公美?他日思夜想后恍然醒悟,妻乃偏爱我,妾乃畏我,客乃有求于我,所以违心奉迎我。扩而大之,他想到齐威王拥有千里之地,掌握生杀大权,左右、大臣、百姓更是畏惧他,必定在言语上迎其所好,假话好话哄着,事实真向就被蒙蔽。于是他建议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齐王听从他的劝谏,一年后政治修明,他国臣服。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透过文章表象,我们来看看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邹忌、齐威王。
邹忌是个善于思辨、善于反思的人,也是一个能透过表象发现本质的有心人。从日常的一件生活小事,甚至可以说是一句玩笑话中发现问题,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劝谏齐王,收到成效。但实际上应该倒过来看。邹忌是发现了齐王身边的人成天给齐王灌输甜言蜜语,搬弄是非,欺上瞒下,让齐王丧失了判断力,在重大的行政决策上出现失误。邹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提醒齐王,而又能让齐王不留痕迹乐于接受,自己又不因为劝谏而开罪齐王,落得个丢官舍命的下场。这个难题让他是寝食不安。
忽然有一天他想到这么个比喻,或许真有其事,或许子虚乌有,纯属想象,反正这个比方很贴切,很形象,很生动,也不留一点痕迹。好在齐王是一个聪明人,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好在齐王是一个要求上进志在称霸的人,虚心地接受了邹忌委婉的劝说。
如果,一说如果就出问题,但我不得不说。如果齐王是个昏庸的君主,他不听邹忌的劝谏,最好的情形就是置若罔闻,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运气差一点,就是你小子指桑骂槐,暗射我被亲信小人之言蒙蔽,降职、发配、充军纯属正常。运气坏到极点,让你小子丢了卿卿性命,也无不可。因为在这里真正掌握主动权的是齐王,那怕你邹忌说得最有策略最委婉最含蓄,他都可以置你于死地。
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有些人没事还受到尊敬重用,有些人却丢了小命,甚至祸及家人。邹忌、魏征与比干、关龙逄是也。运气不好的人,除了埋怨命运的不公之外,剩下的只能怪你自己没长眼睛。话不好乱说,不看清对象,不分场合,张口就来,迟早会惹祸。平常我们开个玩笑还要先看清对方是不是一个承受得了玩笑的人,何况你要对掌握着你生杀大权的人劝谏。像桀纣这样昏庸腐朽败坏到了极点的人,你的劝说能起什么作用?还不如乖乖地闭上你的臭嘴巴,退隐到不被人关注的角落去,“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邹忌是幸运的,他遇到的是齐威王而非桀纣。
201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