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很惭愧,我确实不算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从教这三年,都未曾好好地静下心来阅读专业书,也缺少“加固底板,积蓄力量”的坚持和毅力,真的自惭形秽。
拿到魏小娜博士的学术专著《真实写作教学研究》,第一反应就是教我们如何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吧。阅读后才发现,此“真实写作”远不是我所理解的“真实写作”。
说实话,对于一个没怎么看过专业学术专著的菜鸟——我,阅读这本书从绪论开始就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所以我只能就阅读完整本书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谈一点点拙见。
魏小娜博士所谈到的“真实写作”是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动态的、生成的、改造的、探究的”写作,包括“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写作任务”这两个关键要素。书中涵盖的理论丰富,这也加大了我的阅读难度,有种嚼不烂吞不下的迷茫感。
看完了前两章——“中小学传统真实写作的理性反思”和“真实写作的基本理论”,才反思我的习作教学同样是“重情感宣泄和生动优美的艺术表达”,而忽略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缺少对学生逻辑表达能力的训练。究竟该如何建立“学校写作”和“生活世界的写作”之间的联系,实现最大程度的真实呢?下面我想就这本书反复提到的“真实情境”——也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点,浅谈自己的感悟。
魏小娜博士提炼出“真实的情境”主要包括如下要素:真实的写作场景、真实的写作目的和读者、真实的写作材料、真实的问题等。注重让学生的写作回归真实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使学校写作与生活世界的写作得到更好的结合;注重创设逼近真实生活世界的“文化实践情境”。王荣生博士在《写作教学教什么》一文中所阐述的“交际语境写作”与这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很惭愧,去年买了王荣生的“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资源”系列丛书,打开了《散文教学教什么》和《作文教学教什么》两本书,却到现在都没能阅读完。)
写作的确不应只是“积字成句,积词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篇”的语言综合训练,更应有明确的“读者意识”,即“写给谁”,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意义建构和交流活动;应有鲜明的“作文目的”,即明确“为什么要写”。写作教学先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最后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关注“读者意识”和“作文目的”这样的真实写作,更能唤醒学生的表达冲动,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反观自己这两年六年级的习作教学,都只是对习作内容进行简要讲解,让学生习范文、简要列提纲,反复强调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强调要文从字顺,强调要把句子写通顺、多使用好词佳句等,于是写出来的作文都千篇一律,学生写不好,更重要的是我也教不好,不知道该怎么去教。从来没有思考过我所教的写作对学生以后的现实生活有什么作用,是否通过写作让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我想,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写成的文章时是什么样,而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关注——“为何写”、“为谁写”、“写了有什么用”。
似乎是以“挤牙膏”的方式写完了第一篇阅读学术专著后的感想,自觉缺乏深度和广度,但仍然感激能成为被潘老师宠幸的幸运儿,有这样一个机会开启共读,让我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上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