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年,我们总爱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我们希望新年新气象,我们重新燃起了对自己的期望。
1、有数据显示,
新年的第一天甚至比生日更重要,很少人在生日的时候立志戒烟,但很多人在新年立志戒烟,而且也成功了。
如果你想给自己立个愿望清单,今天大概是最好的时机。
那,找张纸笔吧,郑重的写下来。你的愿望清单大概是什么样?
每天英语?每天看书?
每天健身?每天减肥?
每天编程?………
如果你的目标是每天看书,大概率你实现不了。
如果你的目标是一年看100本书,好的情况是,你会在第六本时放弃。
为什么,我们总是“半途而废”?可能不是我们的问题,是“目标”的问题;
2、目标SMART法
管理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SMART原则,这是5个英文字母的缩写:
S是specific ,目标一定要具体;
M是 measurable ,目标要可衡量;
A是 attainable ,目标是可实现的;
R是 relevant ,目标有现实意义,是你现在需要的东西;
T是 time bounding :目标有时限,也就是目标制定要有截止日期。
用这个几个参考点衡量我们之前的目标,可能就会发现问题:
“每天看书”——不够具体;
“学英语”——不可衡量;
“1年看100本新书”——不可实现(可能你目前任然在想这明明可以实现);
“每天练吉他两小时”——如果你的整个工作和吉他无关,但你确实又很想坚持学吉他,建议改成每天练吉他20分钟;
3、目标设立以后呢?
行动,行动,行动。
哪怕和目标“无关”的行动。
一个在意志力领域很著名的例子,那就是“棉花糖实验”。实验找了一群4岁的小孩子,说:“如果你15分钟内不吃面前的棉花糖,我待会儿就给你2个棉花糖。如果你在15分钟之内吃了棉花糖,你就没有新棉花糖了。”结果他们跟踪研究发现,那些当初忍住了15分钟没吃棉花糖的小孩子,长大后事业上整体都很成功,可是那些当时没忍住的小孩子,后来的生活就比较落魄一点吧。所以,这个棉花糖实验让大家认为这意志力特别重要。
但日本心理学家,《从行动开始》的作者,石田淳却说,其实这个实验恰恰反映了,意志力很重要是表象,背后其实是行动很重要。为什么呢?作者说,大家忽略了实验当中的很多细节,那就是能忍住那15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小孩,你真以为是那4岁的小孩意志力强呀,不是,而是这些小孩采取了正确的行动。比如有的小孩是用手捂着眼睛不去看,有的小女孩儿在玩自己的头发分散注意力,有的淘气小男孩儿把棉花糖当玩具扯啊扯啊扯,就是为了不让自己去吃这个棉花糖。这些小孩其实用了各种各样的行为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降低使用意志力的程度,最终成功地实现了15分钟不吃棉花糖的这个结果。
因此,石田淳说,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帮助你取得成功的是“行动”。只要采取有效的行动,就能改变一切。
当然,有效的行动是有科学方法的——行动科学管理术。
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原则、两个技巧”。
3、三个原则、两个技巧;
三个原则:
当下:符合我们当下的能力,虽然新年新气象,但我们还是我们,我们不太可能“一夜蜕变”,别难为自己;
自我:你的目标真的是你自己的目标吗?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受别人影响,和别人攀比;你甚至可能把别人对你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目标;
微小:我的亲身体会:我的健身计划是每天一个俯卧撑,我大概很少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但就算我忙到没空,真的只有时间做一个的话,也很ok,从任务角度来说,我今天也“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自信心+1;
两个技巧:
ABC技巧:一个人的行为B能否坚持,会受ABC三个方面影响——A是前提,B是行为,C是结果;
你减肥时,你闺蜜经常叫你宵夜?——你应该暂时隔绝那个闺蜜(前提);
你努力写公众号,但阅读量个位数、十位数?——可能不是你的问题,是你发文的时间不够好,或者你推送的群体方向不对(结果);
劣后顺序技巧: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你之所以无法很好地改变,很可能是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太多本来不必要做的事情。如何避免呢?用“劣后顺序”——先决定要放弃的事情。
有一个讲乔布斯的例子非常典型,乔布斯把公司中最优秀的员工叫到一块儿开集思会,大家几天几夜讨论公司最重要的100件事情。写出100件事情以后接着投票,删除不重要的90件事,只保留10件事,然后乔布斯又说,现在再删除没那么重要的7件事,只留下3件事,大家经过激烈的争吵,删删减减留下了最重要的3件事。
你可能觉得这3件事都非常重要,谁知乔布斯最后又说,再剔除没那么重要的2件事,只留下一件最重要的事。于是100件事情最后只留下一件最需要去做的事情,好了,这就是明年苹果公司要做的。
4、道理也差不多了,试试呗,
一起定个新年愿望吧。
记住:目标要小一点、少一点、具体一点。
比我们即将要完成的事儿更重要的是,
——我们的坚持。
2022,一起加油。
v:huafei_mc
公号:jxq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