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时间和心无旁贷的关注
是送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
亲子共读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成人往往于开局便寄予各种期望:习惯、认字、认知、情商、逻辑…
在为人父母的路上,我们都会被各种各样的担忧和焦虑裹挟,乃至忘记了陪伴孩子成长本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旅程。
常想对孩子说一声感谢。
感谢他们出现在我的生命中,让我的人生完整;感谢他们在我身心俱疲时,让我嘴角上扬的重新恢复活力;感谢他们让我在经历挫折或看到人世间的丑恶时,相信世界不及他们好,而我已拥有他们,于是便对这世界又充满信心。
身为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
随着时光的流逝,你也许会反思自己的人生,后悔自己曾经在有些事情上投入太多。
但做父母的永远都不会说:“我觉得在孩子小时候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多了。”
我们从小就被长辈教育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男孩子可能还更盼着“颜如玉”,谁要真能“读万卷书”,那恐怕要被别人仰慕死了。
当我们做了家长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读万卷书且不说,孩子可能连一本书都不爱读,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呢?
最初,我曾经试图让孩子按照我的兴趣点和节奏来读书,在还在两岁前,我非常耐心的引导,事实证明效果也很不错。
但是在孩子三岁之后,慢慢有了自主意识,虽然我非常耐心的引导,但并没有成功。
我检讨自己,到底有多大程度是我的功利心、控制欲和实用主义在作怪呢?
于是我不再引导他读任何书,只负责挑选经典的书买回来,给他一个广泛的选择范围,然后随他去选。当然这个挑选过程,我会兼顾到他的兴趣点。
不可否认的是,当读书成为生活中的日常,当孩子手边时常能出碰到书,那么喜欢就会渐渐培养起来,孩子对书的偏爱也会渐渐显现。
至于给小宝宝的读书过程,一定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从最初孩子完全无视读书这件事,到他开始感兴趣并能专心听一会儿下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
其实回头看看,我们以前费了很多力气读书,所学的很多东西,成年后完全用不到,早就忘光了,回想当年其实考试也未必用过。而真正喜欢和感兴趣的书,却常常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
所以咱们要求孩子也可以以此为参考,考试能够应付就很不错,喜欢什么就多读些什么书,多些相应的实践,真不必要求事事都好,什么书都读,哪个领域都懂点,那样活着,也挺累的。
为了孩子,陪伴他们读书;为了孩子,我们自己也需要不断的读书进步。
父母自身的言行、世界观、价值观、待人处事的态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他们的影响是无法抹去的。
孩子从一张白纸,到学会待人处事,学会在社会上生存的方式,学会所谓社会价值观共通的那些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道理,比如礼物、秩序、规则、法律等,他所能依赖和获取资源的途径,除了书本、媒体,以及所处的环境的影响,这之外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父母的日常行为方式。
作为父母,我们真的不得不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由此指导下的言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我不能认可“父母在孩子成长中不起作用,或起不了什么作用”的说法,相反父母在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深远。
无论何时,都不要放弃自我学习,以及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机会,你的有主见,你的能坚持,既来自于此,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无声息地传递给孩子。
一个善于学习的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帮手,也是他们享之不尽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