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民间风俗,从七月初一到十五,女儿和孙女们在逢单的日子里,要上坟祭祖。同一座坟不可以重复焚香燃纸,因此姐妹、姑姑与侄女都会事先约好时间,一同上坟。
因此,出现了下面的对话。
(一)姐妹对话
两姐妹相约,要去给爷爷奶奶上坟。妹妹临时有事走不开,托姐姐一人前往,嘱咐说:“你到坟前告诉爷爷奶奶,我今天有事,实在抽不出时间。下次一定去看他们。”
姐姐回应:“不用我解释,爷爷奶奶一定猜想你在偷懒,故意不去的。还象以前一样,有好事,跑得蛮欢;一遇到帮爷爷奶奶干活,你就溜号。”
妹妹忙道:“给爷爷奶奶说,十月初一我肯定给他们送去衣被,决不食言。”
好可爱的姐妹俩!
(二)兄弟对话
兄弟几人留在家里,等着上坟的女眷时,聊到了祭祖之事。
老大讲:“爸妈在世吃尽了苦,不歇闲地劳作,一年到头总是节衣缩食的。以后每逢上坟,咱都多送些钱,让他们尽情地买买买。”
老二认真地说:“对倒是对,但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以前咱们送的钱,面值都太大了,不易找零,花起来极不方便的。”
老三接过话头:“这有何难?给他们多送些银行卡,随便消费随便刷。”
老四随即反驳:“要卡做甚?给爸妈的支付宝和红包里,多多地充钱。这样在买东西时,扫码支付,轻松搞定。”
好孝顺的四兄弟!爸妈地下有知,是感动呢,还是责备几个孩子:“活着要尽孝,死了甭胡闹!”
(三)母女对话
母亲嘱咐女儿,上坟时,记得带上奶奶生前喜欢吃的白馒头,“你告诉奶奶,这是专门为她蒸的。”
女儿上坟回来后,将装着馒头的袋子递给妈妈:“奶奶说馒头好吃,但不用每次都往坟地拿了……”正说着,袋子脱手,馒头差点掉落,女儿接着说:“每当馒头出锅,奶奶总能吃到。以后别再这么麻烦了!”
妈妈轻松地舒了口气:“你奶奶真这么说的?她不再讲究了?”
女儿笑了,奶奶在世时,妈妈有点怕她;奶奶已去世了,妈妈还是有点怕她。
是怕吗?婆媳多年,媳妇关照婆婆的情绪,已养成了习惯……
(四)父子对话
兄弟二人,无姐无妹,父亲早逝。每逢七月十五,兄弟便给父亲上坟。
燃香祭告时,哥哥说:“爸爸,你在那边可好?照顾好自己啊。家里有我呢,你就放心吧。我和弟弟会照顾好妈妈的。”
弟弟说:“爸爸,你不用操心我们了。哥哥结婚了,嫂子挺好的。我也有对象了,妈妈已见过,很满意。咱家一切都好。”
哥哥对弟弟说:“爸爸最放心不下的是你啊。你现在长大了,也快成家了,爸会很欣慰的。”
弟弟回答哥哥:“爸爸最信赖你。长兄比父,你挑着家里的大梁。多亏了你和嫂子,妈妈才不受劳累……”
是父亲假兄弟之口,说出自己的牵挂?还是兄弟借祭拜父亲之事,道出了自己心声?
祭奠逝者,是亲人之间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