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长假来了,不如带孩子走进博物馆,过一个知识性的假期。
资深博物馆解说员,告诉你如何正确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告别走马观花。
1. 博物馆那么多,不是每个都值得逛。
以北京为例,在册的博物馆就有一百七十多家,如果每个周末去一家博物馆的话,也要至少三年多才能走完。而且不是每个展览都适合孩子,所以,你要先学会选择。
2. 从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博物馆入手。
比如自然博物馆、科技馆、人文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大多都设计了互动体验区,孩子们可以直接动手触摸,动手去体验。
3. 大部分的公立博物馆都是免费的,带上身份证或学生证。
很多博物馆都开通了网上预约,网上预约既可以避免排队的痛苦,也能避免遇到限流,白跑一趟。
4. 有些综合类的博物馆里,除了不变的常规展,每年都会策划重头的特展。比如各个城市的自然馆都会有不定期的特展,像是文艺复兴展、恐龙展、贝类生物展等等。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博物馆,也值得定期去看看有啥新展品。
5. 同样一个展览,并不是只看一次。可以分为不同的小主题去多次看,就像吃饭一样,少吃多餐。同样是恐龙展,可以第一次就只看恐龙的外形特点和生存年代;第二次看它们的生活习性;再往后,等孩子稍微熟悉一点了,可以引申到地球气候变化与恐龙进化之间的关系,这就从一般的观赏转移到了对自然科学的思考上。
6. 走进博物馆不要着急看展品,先看看展览的名称和前言介绍,就是展览的主题主线,因为这条主线是选择文物和陈列文物的主要依据。
7. 给孩子想象和主动探索的空间,给他们一个离开课本束缚的机会。比如,同样是一个鸟类的标本,当有的孩子关心它的羽毛为什么是彩色的,有孩子关心它的脖子为什么比其他鸟类更短时,有的孩子却关心它用不用洗澡。家长不是老师,不要像讲课一样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不要强调参观的知识性,把培养习惯永远排在第一位。
8. 家长不是“带”孩子去博物馆,是“和”孩子去博物馆。很多家长最害怕被孩子问住,自己不懂,怎么给孩子们讲?教你两个方法:一是先于孩子做做功课,或者和孩子一起提前学习相关知识;二是不懂也没关系,可以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解读。家长跟孩子站在同一个起点,也是一种很好的姿态。
9. 家长的脚步要稍稍慢一些,要弯下腰来,听听孩子在说什么,多引导他们关注细节,譬如一组雕像里不起眼的一个花纹,让孩子学会从细微处观察更大的世界。
10. 参观完博物馆不是就完事了,要有个回顾,要留下点东西,尝试让孩子把看到和学到的东西讲出来。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学习发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
11. 一些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举办夜宿博物馆的活动,适合亲子参与。一般是主讲人拿着手电,边走边给孩子讲解动物知识和户外常识,晚上给孩子分发帐篷、睡袋,学习搭建营地,孩子可以跟自己喜欢的动物标本共处一晚。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奇妙体验。
12. 记得告诉孩子,博物馆的英文单词museum,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缪斯女神——Muse。把这样一个珍藏人类美好的地方,用掌管人类最美的诗歌、音乐的女神名字来命名,也许是期望孩子能在这种美好的浸泡中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