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笑话我说:“你看看周围那些没有上过学在城市中买房买车的人哪个不比你过的好”!可我依然固执地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十年前我去阿勒泰布尔津一个很小的村落支教, 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在那太多的孩子上完高中就回家经营成片成片的油葵地。油葵的年收入早就超过大学毕业的工资,何必再去上大学呢?而这种状况在中国广大的农村非常普遍,无论是西北边塞,还是东北平原,西南山川。更有言论北大毕业了也不一样买猪肉,博士文凭不照样送快递吗?知识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设想如果没有科学知识就不会有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依然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如果没有四大文明,我们如何创造现在拥有的一切。如果没有一个一个科学家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探索,我们又会处在何种生活水平之中,当下人工智能的变革又将何去何从。这些知识不仅仅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而个体永远是海浪中的一尾鱼。
也有人说:“我没有那么大能力,我只是俗人一个”!可谁又不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卑微又渺小。但即使这样仍可以靠一个支点举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的声音振聋发聩,正是拥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才能让人类如此勇敢。这个支点爱因斯坦、霍金需要,孔子、老子需要。作为俗人的你我更需要,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创造知识,改变人类的命运。而后者仅仅是学习知识,改变自身的命运。
母亲年轻时常说:“最大的愿望就是供我们兄妹三个读书。”因为她不识字,所以在她的意识里能认识字就是改变了命运。当年迈的母亲看着已经工作,成家生子的孩子们,她特别满足,因为通过她的努力,我们改变了重复过老一辈的人生。衡量命运的标准是多元的,因为每个人所需要的支点不同。就如鹏鸟需要水激三千里,才能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而学鸠只需决起而飞,就可抢枋榆而止。用再生动华丽的语言给看不见的人描绘世界,她的命运不会改变。只有让她睁开双眼亲自感受,她的世界才会由黑色变成多彩。
支点可以是金钱、权利、美貌、爱情,或者其他种种。但在我这里唯有知识是雪中送炭,其他一切都是锦上添花。所以当年的文科状元,北大才子陆布轩34岁操起杀猪刀,如今终已将猪肉做到极致,做到了国内土猪肉第一品牌,身家超10亿!谭超快递8年支持起考博士的梦想,而是他自创“快递编号法”,提高了快递分配的效率,没有哪个行业不需要有知识的人去改变现存的生态和模式。
不能否认很多人穿得比我贵,吃得比我好,可我还是固执地坚信“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