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友讲给我的,就在我快要看不进书的时候,他给我发了一个交流交流的请求,我也刚好想摆脱自己的百无聊赖。
于是,我们可以说一拍即合,他说要给我讲一个阅读的故事,准确的说这应该是确有其事,也就是他邻居家的一个孩子。
那个孩子是那么的爱看书,大概是二十年前吧,我们这儿的书很少,一般的人家温饱都解决不了,更没有多余的钱来买书了。
这个孩子家更穷,他们兄妹几个吃饭穿衣都解决不了,所以他的阅读渴望只能放到一边,为自己的生存让一让路。
说真的,人就怕太专注,因为专注可以创造很多奇迹,这个孩子就遇到了几本低劣的书,那个时候叫手抄本,在私下流传的,很不正经的书。
按说这都是大人偷偷读的,不应该到一个孩子手中,但是这个孩子太喜欢阅读了,邻居也都没有书籍,只能拿出这些来应对。
不过这个孩子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从很小到高中毕业,他看了无数遍,这有点像高深的人看《金瓶梅》了,毕竟这是一些有文字的东西。
从刚开始的面红耳赤到后来的见怪不怪,竟然让他读出了一些新的东西,需要补充的是,他的家长根本就无从管理,如果是现在。
也许他的家长会买很多好书,要求他必须多长时间读完,也就没有他的翻来覆去和如痴如醉了,就是那几本书陪这个孩子走到了外面,考上了大学,他并没有变坏。
也许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只能找到这几本,没有所谓的源头活水,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上来,成为一种折腾和摧残。
还有就是这个孩子只注意对文字的喜欢了,他干净的心灵把肮脏过滤了一遍,留下的只是对文字的迷恋和阅读的满足,刻骨铭心的都是书籍带来的心醉神迷。
现在这个孩子是一所大学的教授,他拥有了更多的书,但是从来没有满足似的,他总是把自己埋在书的海洋,尽了力的游啊游。
我对那个网友的故事做了一些修饰,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因为他希望我可以形成文字,放到我的简书里,又不透漏那个爱书的孩子的信息。
而这个老人说他就是给那个孩子手抄书的人,他说他一直都很愧疚,在一个淳朴的农村,怎么可以那样不堪的害一个孩子。
可是去年已经成为大学教授的孩子回家过年,他们在林荫小道上遇见的时候,那个孩子很诚恳的表示感谢,这一如若干年前,孩子得到那些书的感谢一样。
这时那个孩子说,书不在读的多少,而在于到底有没有用心读进去,读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就和书籍的好坏也不太相关了。
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阅读故事,很多地方都和我们的认知格格不入,关键是这是真实的,我相信我那个网友的信誓旦旦。
当我比对自己的阅读的阅读历程,那一本白话续聊斋,也不见得就高雅到哪去,我也看了几十年,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