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经常在抖音上看到《大明王朝1566》的片段,这部剧我看了两遍才勉强看懂,不愧是评分9.8的神剧,剧中有一个重要角色——小阁老严世蕃,我们来看看。
01
大明搅拌机——小阁老
小阁老严世蕃为什么指着未来的“大明第一相”张居正骂街?
这个事儿说来话长了,得从年前的内阁会议说起。
内阁会议中,整个大明王朝的几个核心人物都到齐了。小阁老口口声声指责徐阶等人是奸臣,不在国家大事的开支上签字。
却绝口不提国家财政亏空怎么来的问题。
内心话,小阁老也是厉害,把张居正都说成了奸臣,张居正要是奸臣,那大明朝可就没有忠臣啦!
小阁老,你在想啥呢?
后来嘉靖觉得这个严嵩太垃圾了,让他当个首辅,儿子也安排进了内阁,却只会搞事情,还没把重要的事情办好。
重要的事情有俩:钱和名声。
钱,不够用,名声,也在逐渐下滑。
严嵩这个老油条自然嗅到了危机,连忙出了个主意:改稻为桑。
只是没想到,严阁老这帮人借着这个改稻为桑的国策,准备搞大事情,一方面逼迫百姓改稻为桑,另一方面想办法大肆低价收田。
于是,毁堤淹田的事情就出来啦!
后来这事儿就闹大了,结果就是小阁老被踢出了内阁,他一气之下就拿张居正出气。
张居正拿他没办法,只能用眼神盯他。
02
举重冠军——小阁老
小阁老为了两个目的毁堤淹田:一是低价从农民手里买田,二是执行改稻为桑。
原因很简单,百姓家很少有余粮,瞅准时机把田淹了,再种也产不出粮食,为了活下去,只能卖田,卖田的多啦,价格就下去啦。同时,小阁老手下的商人买了田就能改稻为桑。
但是事情最终还是传到了嘉靖耳朵里,淹了那么多县,死了那么多人,就为了改稻为桑?
纵使是嘉靖,也懵逼了,这帮人,为了钱和权,竟然敢干这种事情。
于是立即招胡宗宪进京,让他把问题当面说清楚。
小阁老知道胡宗宪手里有毁堤淹田具体执行人的证词,于是在胡宗宪上门求见严嵩的时候说了下面这几句话。
大明朝当时最有权利的人是嘉靖,严嵩和严世蕃只是嘉靖的仆人。
所以小阁老说这话,完全就没搞清楚自己的位置,也不知道嘉靖心中真正所想。
其实嘉靖心中真正想的也简单,还是那两件事儿:钱和面子。
作为当时大明帝国真正的户部尚书,嘉靖对于钱,几乎有了一种痴迷的状态,每年除了正常的核算,他自己还要找人特意再算一遍钱。
另外就是,嘉靖除了要钱,还要名声,严嵩表面上是个贪官,实际也是个贪官。
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个人尽皆知的大贪官却混得那么如鱼得水?
说白了,就是替嘉靖背锅,严嵩贪污的大部分的钱都交给了嘉靖。
不然嘉靖怎么可能用六十年的茅台洗脚、一天没事儿就修宫殿、炼仙丹?
总结
小阁老严世蕃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聪明人,他把嘉靖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
只可惜,他的聪明只能算小聪明,有嘉靖护着严家,严家可以胡作非为,小阁老也可以非常嚣张。
但是嘉靖开始倒严后,小阁老就把自己的地位看得太高了,也把张居正、徐阶看得太傻了。
最后严嵩的结局稍微比严世蕃好一点,严世蕃是以通倭罪被处死的。
说明一件事儿,就是严世蕃看似拿捏了嘉靖,实际上,嘉靖并不被他拿捏。
小阁老甚至都没搞清楚他和老爹严嵩两人和嘉靖之间的关系。
其实关系很简单,嘉靖需要钱和名声,只要严嵩满足了这两个要求,嘉靖就会护着严嵩。
嘉靖也清楚,下面的人跑腿了,不能不给赏赐,但是不能吃太多,为什么最后会倒严?直接导火索就是因为严世蕃胃口太大,五百万银子,嘉靖只拿到了三百万,已经超过了嘉靖的底线。
所以严世蕃其实一点也不聪明,如果他聪明,那么他肯定不会去搞这种摸老虎屁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