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姓刘,没有名字,她去世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我没有见过她。见过奶奶的人的都说她长的很漂亮,头发有些自来卷,大高个,腰板绷直。
奶奶手上得过皮肤病,皮肤皲裂,愈合后拳头握不紧,拇指和食指合不拢,不能做针线活,因此老爸跟老姑小时候都要捡我大爷爷家孩子穿剩下衣服的来穿。可奶奶心思很巧,每年把打下的一点麦子磨成面,晒干了放在罐子里储存,直等到了过节,就拿出来和上保存好的面引子蒸些馒头,特别的好吃。
奶奶是裹脚,却天天下地干农活,到了饭点还要回家操持一大家子的饭食。 大约到了1950年,大爷爷和爷爷分了家,曾祖和曾祖母便由两家轮流赡养。轮到爷爷家时,奶奶每次做饭,都要给曾祖单独做一份,用碗盛上些切碎的白菜,再放上一小块咸鱼,用杂粮面做成饼子放在大锅里蒸。其他人吃的都是地瓜面的饼子和地瓜干。吃饭时曾祖总是在自己碗里少叨一点,然后说“行了,我想吃点地瓜干了”。剩下的一点白菜和咸鱼就成了老爸和老姑的美食。
曾祖母得病去世是在一个秋天,正赶上收获地瓜的时节,爷爷奶奶为了伺候老人什么也顾不得。大爷爷家却不操心,只忙着把自家的地瓜挖出来,切成地瓜干晾晒,谁知赶上一连十多天的阴雨天,地瓜干都长了毛。爷爷奶奶直到忙完了后事,才腾出空来拾掇地瓜,地上都已下了霜,可挖出来后瓜干却是都晾晒的很好,似乎是冥冥上天对孝顺人家的护佑。
虽然奶奶没上过学,不识字,却是明理,常常说“宁可钱遭罪,不让人脸红”,教育孩子不要拿人家的东西,吃人家的东西。老爸很小的时候看别人的一个小凳子很是喜欢,偷偷拿回家,奶奶知道了就让他又送了回去。
打了新麦子,要包包子给大家吃,叫“犒劳”,市场上下来了鲜刀鱼,要买上条,叫“尝鲜”,可总是记得留一份,都给邻居送去,所以奶奶跟邻居们都关系很好。
大奶奶就要小气些,一次家里要出门办事,需要把衣服浆洗的更干净些,买不起肥皂,奶奶就从邻居家借了块,在衣服实在不好洗的地方抹了抹,便让老爸去还,老爸误还到大爷爷家,等发觉了再去要回,却看见我大奶奶和她家的姑姑们一边嘻嘻哈哈的笑着,一边拿着肥皂往该洗的不该洗的衣服毛巾上抹,一块肥皂竟快用完了。
奶奶的这些优良品质无形中塑造了老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