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里,临座一中年男子手中拿着一行李箱,脸色慌张地问身边的小伙子,“小伙子,马陆是哪一站?还有几站啊?”“还有8站。”中年男子还是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眼睛不停看着车厢里的地铁路线,生怕错过了。我告诉他地铁到了地面就快了。他有点听不懂我的意思,说是第一次乘。我说现在地铁在地底下开着,待会开到地面上时,然后看得到外面的风景就快到了。他回复了一下,噢!看着他那模样,想起了1998年初来上海时的情景,有生以来第一次坐公交车,而且是在繁华的大上海,真的是有点外地人进城的感觉,记得是在茶陵路72路终点站,那是无人售票机,投币的,印象中是1元钱吧。上了车后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然后车厢里的阿姨们告诉我怎么买票,那时感觉上海阿姨好亲切。
地铁不挤,进来一老一小,一男孩背着大大的书包,戴着小苗苗绿领巾,约估一、二年级,把一装满面包的塑料盒放在地上,拿出一块塞进嘴里,后盖上盒子,顺势坐在地上吃了起来,没有一丝不安,很自然很随性,天真无邪的笑容,手和脚一直不停地摆动,一旁人说你属猴子的呀,男孩一副镇定的模样,飕的站起身背着书包立在车厢门边等候着。车厢打开的瞬间,他飞奔起来,钻出地铁出口匝道,直到消失的无影无踪。
地铁里声音好多,如弄堂口的菜场。左边传来那英的“默”,如乞讨者那移动的喇叭,循耳听去,却无乞讨者身影,不知从何处传来。
一妈妈在教女儿识别书中的动物,时而中文,时而英文,孩子约幼儿园中班模样。妈妈穿了黄色袜子、带着三、四条黑线条,粉褐色毛绒平底鞋,右脚半只已离开了鞋子。耳环是一吊长长的扇形挂坠 ,挺拔的鼻梁上架了一幅黄色的墨镜,镜片略深,与镜架的黄形成鲜明的对比。妈妈左手拿着书,右手边翻边指点着给孩子看,嘴巴不停说着,声音分贝较高,想起了厨房里那噼里啪啦的炒菜声。书翻完了,妈妈问孩子学会了吗?
过了一会,妈妈拿下墨镜挂在胸前毛衣上,翻出手机上的认字软件,给女儿说:你看呀!......孩子坐在位置上不停来回转动着头。妈妈又找出手机唱起了歌,原来听到的歌源头在这里呀!而后又拿出一张百元钞票让孩子认识毛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