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作文拿满分?
今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各省市高考满分作文也相继出炉。
看了这些作文,你是不是也佩服不已?再回过头来看自家孩子的作文:
我一个朋友一说起她家孩子的流水帐作文,就是一把辛酸泪。
那别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2016年河北高考语文单科状元王彦超:学好语文要随时随地锻炼思维。平时读一条新闻,身边发生一件小事,你都可以思考:我怎么看待这件事,换了我会怎么做?问问同学的观点,为什么他们想到的我没想到?
2016年湖北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张依典:碰到好的作文素材,我会标注下来,反复翻看。平时对生活有感触,随时记下来,主动练笔。
平时练笔,随时记录,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不二法门。怎么做呢,其实就一招:写日记。你只要从现在就开始用,一定会有效果。
2.孩子为什么写不好作文?
孩子写不出好作文的罪魁祸首不外乎这几个原因:
一是课外阅读少,孩子的储备不足。
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同意这样一件事:不阅读的孩子肯定写不好作文。
写作是厚积薄发的功夫,没有一定量的积累,要写出好文章是很困难的。那些从孩子幼时父母就开始进行亲子共读并且不间断的,写作方面一定不会有太大困难。
二是阅读范围太狭窄,孩子的思路打不开。
曾经和同事聊天,说起孩子不爱看书,我建议她从篇幅短点的、孩子爱看的内容看起,比如杂志。她说:“订了呀,老师要求订的《小学生作文》,新新的从来没看过!”“呵呵!要是我,我也不看!”
在我看来,本来小学语文课本就不是多么有趣,风格类似,同质化明显,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同一幅图片配所有课文,而且年代久远。孩子天天看这个,放了学还要让他看那些套路的文章,就算里面有精品,也没法和世界各地的经典作品相提并论吧?
还有些父母喜欢限定孩子读哪些书,希望孩子多读经典,但是对经典的定义又过于狭隘。如果说四大名著是经典的话,那《哈利波特》也是经典啊,它是流行中的经典。如果按照很多家长的标准来定义经典,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都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三是孩子缺少思维训练,无法有效输出。
有些父母说:“我家孩子很爱看书啊,怎么也写不出好作文呢?”
其实这是孩子的思维问题。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在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之间,还需要有一个环节,就是思考(操作系统)。这就像是人体吃过食物后,需要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美国学校比较注意培养孩子的思辨和表达能力。自幼儿园开始,通过课堂表述和辩论,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
正因为这样,美国100个人里,随便挑80个,那80个人都可以把他的思想、想法和他要卖的东西表达得很清楚,能够给你足够多的说服力。
所以,我们不能只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只是孩子的信息来源,我们还要让孩子有更多的表达观点的机会,养成思考的习惯。
要想解决这三个问题,写日记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3.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首先,坚持写日记,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积累作文素材。
中小学校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反应,说学生在写作文时,对语言的组织能力非常差,思维非常凌乱。而且,很多学生没有太多要写的内容,往往是三四百字后,就再也写不下去了。而写日记恰恰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词汇和素材的积累,解决储备不足的问题。
其次,坚持写日记,可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坚持写日记会促使孩子经常留心周围的各种事物,进行观察。边看边想,久而久之,就自然地发生联想。联想多了也自然就更喜欢钻研,乐于动脑筋去进行分析、比较,去积极地思考。
李笑来说:“不会写作的人也不会阅读,因为你完全没办法走进作者的角度深入理解,阅读只会停留在表层。”我们的教育总是关注于孩子“知道”了多少,实际上“知道”的重要性还不及“感知”的一半,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让他在感知生活、感知社会、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培养出可以敏锐捕捉到事物本质的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的能力可能会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逐渐显现作用。
第三,坚持写日记,能够让孩子获得情绪表达的出口。
根据统计数据,现在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如果能让孩子用文字去抒发感情,喜怒哀乐能够及时得到转移,有利于孩子的情绪管理,对孩子的身心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日记里孩子可以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真实地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总结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文字的世界,她会得到创造力、想象力和能帮助她战胜浮躁、远离喧嚣的安静的力量。
第四,坚持写日记,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
孩子们在成长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认识自己、形成自我。在记录的过程中,他们渐渐明白:我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我是谁。当孩子对过去的事情有很多记忆,他构建自我就有更多更清晰的依据。
这不仅可以增强记忆力,更能帮孩子记住儿时的事件,学会自己完成连贯的人生叙事。而有连贯的人生叙事,这对于一个人在青春期形成自我同一性很重要。
4.如何让孩子坚持写日记?
首先,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越早开始越好。
我家女儿上学之前,还不太会写字的时候,我就帮她准备了一个漂亮的日记本,然后由她口述,我帮她记录下来。有时只是一句话,有时啰啰嗦嗦,没有层次,都没有关系,只要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就可以。这样下来,孩子就不会觉得日记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时间久了,自然就领悟到了文字的魅力。
其次,日记不要拘泥于形式。我家女儿最喜欢写漫画日记,一页纸上,一幅人物漫画占据了巨大的篇幅,配上廖廖几句旁白,好省事。一般我不会干涉她,只要这幅画能表达一个意思就OK,事实上我已经很久不被允许再看她的日记了!
摘抄日记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孩子完成起来比较轻松。现在的学校通常会给孩子荐书,也会要求每天的阅读量。阅读之后摘抄一些喜欢的内容,或者好词好句,这些都会成为孩子以后习作取之不尽的宝库。写摘抄日记时,最好要有自己的感悟,哪怕只有一句。
另外,编故事、想象日记、小诗,等等,都可以让孩子去尝试,不管什么形式,越是天马行空,越是不拘一格越好。
第三,采取一些辅助手段。比如,一个漂亮的手帐本,可以瞬间让写日记变得有趣,能在手帐上涂涂画画,写些自己想写的东西,不管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件很快乐的事。前不久,我买了一个手绘线上课程,周末的时候和女儿一起学习,女儿还自告奋勇要当我的手绘老师。
第四,就是一定要多鼓励。一开始,孩子可能只是把日常的琐事或者自己一些零碎的想法记录下来。本着鼓励她培养习惯的目的,写几十个字、抄几百个字,画一幅画,或是记一篇流水帐都行,找到任何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字写得好,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可劲儿地去赞扬。
最后,我们要明白,没几个孩子是喜欢写作文的,我们小时候也一样。所以,引导孩子坚持写日记,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你要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