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大学》——齐家治国(2/2)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在这段话中作者通过引用《诗经》中的三个例子对“治国在齐其家”展开进一步论述。

第一个例子是说作为一名女子嫁到别人家要讲求和和睦睦。家和万事兴,媳妇不宜将家里闹得鸡犬不宁,古人说女孩子是水做的,在家庭里女人也是很重要的,性情温和一点好,把上面老人和下面孩子都打理得好好的,这样才像一家人。老师在每年回娘家之前都会准备很多礼物,不怕麻烦,不怕叨叨,正如老师讲的,如果互相怕麻烦,怕叨叨,那还是一家人吗,还叫兄弟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老师就是这样替自己的先生打理好家里的一切,得到了包括婆婆、先生在内家里人的普遍赞许。

第二的例子是说兄弟和睦,才能教育一国的人都和睦。谈到这里,老师分享了她父亲小时候的一件事,内容是年关的时候充满豪情壮志的父亲写了一幅“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对联,恰巧那天爷爷在去上坟回来的路上绊了一跤,腿上磕破了皮,到家后看到父亲那副对联上的“牺牲”二字便觉得大过年的说这个不好,于是“勒令”父亲换幅吉祥的,就叫“多福多寿多男子,宜兄宜弟宜家人”。由此可见,宜兄宜弟宜家人是中国人心目中很吉祥的一个关系。

第三个例子讲“仪容无差错,矫正四方国”,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比如作为儿子如何做到孝呢,对此孔子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家庭教育真的特别重要,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是先在家庭里面通过言传身教接受的。最后作者再次指出要治理国家必须先治理好自己家庭的道理。

我临摹的山水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学》云: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耘心阅读 795评论 0 0
  • 大多数人都高估了自己 1 年内能做到的事情,也低估了自己 10 年内能做到的事情。 确实如此,前两天和我妈打电话也...
    一马行千里阅读 90评论 0 0
  • 路灯照雨下 秋风送寒凉 俗世皆纷扰 归隐韵中茶
    浅草_阅读 311评论 2 5
  • 我爱她
    afdecf5d4fae阅读 169评论 0 0
  • 这天下午,在田家炳大楼门口有着这样一群背着相机的学生在认真的听着老师布置作业,介绍这个下午的课程任务。 先是来到了...
    Husband_dfa7阅读 36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