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需要起伏、冲突,这体现在故事的发展脉络与情节转折的安排上。
以电视剧《一颗颗眼泪都是爱》的故事梗概为例,可见一斑。
最初的日子总是平淡的。对于现实中的生活,这可能是常态,但是艺术作品有自己的表达目的,必然需要打破平淡,带来转折或者问题。
在这部剧中,开篇不久作者就安排了转折。男主人公重男轻女,为传宗接代背叛了女主人公,导致男女主人公分离。也正是从此开始,故事的主线由起初的一条分开为两条,分别围绕男女主人公此后的生活展开,并呈现出不同的起伏节奏。
男主人公很快娶了新欢,但三年过去了,两人并没有像当初预想的那样生到儿子,甚至连个孩子都没生。
这不禁让当事人与观众都深感疑惑——当然看到此有的观众已能大体猜到原因,但从作者的角度,这是他埋下的伏笔,一直要到故事的后半段才能揭晓答案。
很显然,作者让男主在这一阶段呈现出“伏”的状态。
在女主条线上,朋友的帮助使她终于遇到了可以给她幸福的那个人,两人结婚生子,生活得很幸福。毫无疑问,故事发展至此这条线呈现的是“起”的状态。
就像前面所言,艺术作品为了达成一定的表现目的不会一直平淡下去,因此他们的幸福生活大概率会发生变化或者遇到什么问题。
这个故事的发展选择了后者。
原来,女主与前夫在婚后一直未有生育,女子在自责之余假怀孕并从医院偷走了一个女婴,也就是她的女儿。“无巧不成书”,女儿学有所成后工作的单位竟是她亲生父亲所开的公司。这件事情折磨困扰着女主。
而另外一边的条线也通过一系列事情的发生发展“曲折”地发现了女儿非男主亲生,并由此导致了很多的误会。
至此,两条故事线汇合,并彼此拉扯着共同进入了此起彼伏,快节奏起伏的“胶着”阶段。
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情节发展,误会解除,一切真相大白。男主良心发现一切根源皆在自己,而女主虽然得到了所有人的谅解,却还是在操办好女儿的婚事后选择了主动自首,忏悔她的做法给女儿原生家庭所造成的伤害。
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从故事发展脉络来看,两条主线分别按照各自的节奏起伏前进,又在必要的节点汇合交叉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而推动整个故事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情节转折”的安排,也就是“问题”。由最初的问题所导致的一系列后续问题,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它们不断引爆新的冲突,或者使旧的冲突升级,而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往往也就是利益各方冲突、对抗、拉扯最为激烈的过程,也是构成整个故事最有张力的部分,即所谓高潮。在此之前对伏笔的揭晓与问题的解释既向观众揭露了答案,也推动着故事情节走向高潮。
而剧中所有人物的设定,包括需要设置哪些人物,人物的职业、性格、品质如何,都是围绕故事情节发展进行的。
当然,为了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进而抒发作者的想法,单有上面这些还远远不够。它们只是我在观剧过程中的小小发现,于我而言好像打开了读懂小说、戏剧、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一扇小窗,如同窥见了进入另一番天地的门径。对错尚不可知,权且记录下来,以待来日补充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