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明朝出现了两个特例,一个是下南洋的郑和,一个就是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郑成功还有一个称呼是“国姓爷”,于是就有人问了,为什么,国姓爷却姓郑。
其实说到国姓,一定指的是君主的姓氏,汉朝如此,唐朝如此,明朝也不例外。
在各个朝代,被赐国姓都 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比如,汉朝有个娄敬,因为建议刘邦定都长安有功,刘邦给他赐刘姓,后世叫刘敬。
唐朝,名将徐茂公以及后来因谋反被杀的罗艺都曾被赐姓李,徐茂公就是后来史书上说的李勣(也有写有绩的)。
历朝历代以来,国姓一直指的是君主得姓氏,但是明朝以后,被赐国姓的人越来越少,似乎后来就没有赐姓的了。
在清朝时,就没有赐姓这一说法。
在明朝时期,沐英可能是最著名的被赐姓者之一,他被赐姓朱,成为朱元璋的干儿子。另一个被赐姓者是郑和,他原名马和,被赐姓郑。尽管他受到成祖的重用,但没有被赐予国姓,可能是因为他是太监的缘故。
于是,有人就认为郑成功被称为“国姓爷”是因为明朝的国姓是“郑”,而且,在明朝初期,还有一个郑和。也是被赐姓的。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郑和的郑,并不是赐的国姓,只是赐姓。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是郑和在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郑和在“郑”这个地方出过计策,帮助朱棣的军队打败朱允炆的军队。
二是郑和出计策的地方叫做“郑村坝”,因此被赐姓为“郑”。
总之,郑和的郑是赐姓不假,但赐的并不是国姓。
明朝还有一个有名的赐姓的,就是沐英,这是朱元璋的干儿子,其实沐英最初认了朱元璋为干爹后,在很多的时间里,是跟着朱元璋姓的,叫朱英。只是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开始对继位人有所考虑的时候,这时发现自己有个朱姓的干儿子啊,这就有点麻烦了。
在那个时候的礼法里,干儿子也是有继承权的啊。对于朱元璋来讲,留下朱英这个干儿子,对老朱家的王朝都是一个祸胎啊。三国时期,刘备也有一个义子,叫刘封,最后是借着关羽的死,把刘封杀了,才断绝了可能的后患。
朱元璋没有杀朱英,但是他还是觉得,你最好不经叫朱英了。朱元璋当时就说,我给你改一个姓,你不要姓朱了,你跟了我就如沐天恩,你干脆姓沐得了,以后就叫沐英。
让朱英不要用朱这个姓,就是要让朱英明白,此时此刻虽然我们情同父子,但是我们实属君臣,太子的大位你不要觊觎。这对你何尝不是一种保护?
于是,就有了后来永镇云南的沐家。当然了,因为沐英曾经跟着朱元璋姓朱,所以,他也有“国姓爷”的这个称谓。
而说到后来的郑成功,郑成功之所以也被称为“国姓爷”,他其实是的的确确被赐姓为朱了。
南明时期,隆武皇帝即位,郑成功最初叫郑森,他的父亲郑芝龙带着郑成功去拜见隆武皇帝。
这时,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其实,这时,他其实已经叫成了朱成功。赐姓“朱”所以才被尊称为“国姓爷”。
可惜的是,不到一年后,隆武皇帝就被清朝军队抓了。
虽然郑成功后来还受永历帝册封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其实外国人知道的都是朱成功,很少人知道郑成功。郑成功被赐国姓是明皇帝对他的宠爱,但进一步分析是皇帝的拉拢人的一种手法。
但后来,为什么郑成功这个名字在后世传的更广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郑成功本来就是一个比较独立的藩镇诸侯的存在,他其实并不严格尊明朝。他更希望自己是独立的一方。所以他的儿孙们,也就都在郑为姓。
二是清朝收服台湾后,做了很多刻意抹掉南明事迹的事情。在郑成功这个名字上,也是特意强调郑成功,而隐掉朱成功这个名字。
就这样,在中国,我们更多的人,就只记住了郑成功是“国姓爷”,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国姓却是姓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