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日渐发展,智能化越来越普遍的今天,闪辞也越来越普遍,甚至在90后中成为新风尚。
有调查显示,90后“闪辞”的原因大抵是钱少、觉得被忽悠、没发展空间、不喜欢等,除此之外还有厕所有味道没有放卫生纸、公司里唯一的女同事辞职了、前台长得不好看之类的奇葩理由。
看起来都是现实原因,其实都是心理原因。
1.现实必须符合预期才能让我们满足。
“为什么想辞职呢?”
“我就是突然不想干了。”
“啥?”“突然,这个突然没有原因吗?”
“就是突然不想干了。”
一个小时的离职面谈里,小西来来去去都是那句“就是突然不想干了”。
后来,HR迂回的知道仅入职一个月的小西离职原因就是觉得被忽悠了,当初约定的收入是含着社保的个人部分的,可变薪酬也是一个季度不是一个月的,同事也是排外的,一切都和自己的预期差得太远了。
每一个人都想要找一个符合自己期望的工作,对小西而言同样如此,不管是钱少还是感觉被忽悠、没发展空间,皆是因为不符合心理的预期。
这种不符合对他而言是勉强、将就、委屈,这种情况下的心甘情愿,那是犯傻,而他不愿意犯傻。
每个人对于一份好工作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对于工作的预期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闪辞”族而言,将就,意味着勉强,勉强让人别扭不舒服,别扭不舒服就是一种心理上的牺牲,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去牺牲?
2.有时候随心是从众的另一种解释
“不是干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辞职了?”
“感觉在这里不开心,也没有可以一起玩的朋友了。“
“他们辞职,你也跟着辞职吗?”
“我就是随心。”
小东和一众同学在校招中一起进入某地产公司做销售,从入职第一个月起便有人辞职,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当初的10个人剩下3个人,在好室友兼闺蜜的小月离职后,小东也从广告公司离职了。
倘若排除其他因素,小东在是不是要辞职这件事上关注的是同他一起进入公司的其他同学,看着他们走了,小东难免生出”他们都走了,我也该走了“的想法,当小月离职后,小东不辞职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被拔掉了。
阿希的从众实验告诉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
日常生活中人们希望被人喜欢或接受,这促使他们转向关注特定的参照群体,寻找信息以了解什么是恰当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
虽然销售人员流动性大是普遍问题,可是小东的随心是另一种形式的从众,他觉得辞职是恰当的行为。
3.强扭的瓜不甜
“工作那么好的,怎么就辞职了?”朋友问。
“那是我爸妈喜欢的,可不是我喜欢的,谁喜欢谁去。”
阿文本科毕业后父母四处托人帮她找了一份上市企业的工作,月薪4K,双休,六险一金。
在很多人看来这份工作真的很不错了,可是第一个月刚过阿文就辞职了。
就像每个人都愿意选择喜欢的人一样,工作也是一样的,没有人心甘情愿做被道德绑架又不喜欢的工作,阿文也一样。
阿文的辞职是因为内驱力——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内驱力是需要寻求满足的条件。
在这个不能快进、不能倒退也不能重复,不知道明天会生什么病、谁会从身边突然离开的短暂人生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什么不对?
4.所谓低成本就是便宜
成本低是很多年轻人入职几个月便轻易的一个原因。
新人的闪辞,不需要太多成本,不管是经济成本还是心理成本都是比较低的。
从经济上来说,一两个月就辞职,保险、公积金甚至还没有上账,即使上了账那一个月也没什么。
从心理上来说,不需要跟老同事告别,没有留恋没有舍不得,不用可惜已经付出的太多青春,拍拍屁股走了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不仅如此,倘若入职几十天的不愉快因为辞职而轻松下来,对于心理反而是有益的。
既然换一个工作这么便宜,有什么可纠结可犹豫的呢?
5.闪辞的心并不奇葩
我们从心里喜欢一个人常常不需要理由,却需要为喜欢自己而自己不喜欢的那个人找很多自己不喜欢ta的理由,以让对方死心,那些闪辞的年轻人为辞职找的那些现实的、奇葩的理由,有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
365天无戒极限挑战训练营 日更第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