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社会走进“新时代”时,人类社会也将面临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如何步入人类从蛮荒到文明的里程碑时代——即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的尊重,对人的个体及个性的尊重。
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曾被改编成电影,被选入“世纪100篇”中,无疑是一部深厚的作品。我曾一直困惑:它不过叙述了一个庄稼人的命运,最后全家只剩下一个老头,唠唠叨叨地跟耕牛说话——究竟要体现什么主题呢?经过漫长的思考,我终于得到了答案:活着。人的生命,从诞生,成长,成熟,老化,直至死亡,这本身就是意义,就是任何一个活着的人所应该敬畏的、在这个地球上与自己同等重要的存在。
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的观念,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对活着的人来说,他人生命之间的差距是一条平行线,生命是平等的。年长的人大概都还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张华跳进粪池为救老人而自己丧生,在当时社会,引发一场关于“值得不值得”的大讨论;2009年10月,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去救两名落水少年,3名大学生却被江水吞没……其实,所发生的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都预示着社会将迎来一个最伟大的思想变革阶段,那就是: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最重要的是从尊重人的生命开始,从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真诚、纯洁、无私大学生们的壮举,是用自己鲜红的符号,为时代谱写的一曲生命的赞歌。毫无疑问,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则把人类的这种精神境界艺术化地推到了极致,让全球的人都看到了人类生命的旗帜在高高飘扬。
人类是从蛮荒里走出来的。“强食弱肉,适者生存”的法则,适用于整个自然界。然而,人类因劳动产生智慧、因情感产生慈悲,灵魂的高尚终于使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春秋战国时期,白起坑四十万降卒,项羽坑二十万降卒,曹操屠城……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大都是乱世,是杀戮,是百姓生灵涂炭的不幸的时代。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仅在中国历史上就有15次大的杀戮事件,都是几十万、几百万的人被杀。在二战中,仅被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就有600多万人……至今,灭绝人性的战火从没有停止过。然而,尊重人的生命,尤其是尊重普通人生命的观念,正在越来越多地聚集并扩散。从世界各种各样组织关注贫困地区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开始,逐渐地由民族、国家、部落、群体,最后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员,关注越来越个体化,人类越来越多地重视他人的生命。即便是最富裕国家、最富有的人士,如世界级富翁比尔-盖茨,也倾其所有,建立慈善基金,以帮助这个地球上最贫困国家的人居生活。
据说发明纸张的蔡伦在美国畅销书《影响世界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排名第七,在中国名人中仅次于孔子。然而,柏杨先生在史料中发现,蔡伦人品的败坏:曾经辅佐窦皇后实行一起“巫盅”案,诬陷、残害了宋贵人姐妹,最终在宋贵人的孙子汉安帝继位清算时畏罪自杀。柏杨在书中这样写道:“中国人宁可用不用纸,也不要有这种丧尽天良被阉过的酷吏。”柏杨所言似乎有些偏激,但这种偏激正是许多国人最缺乏的素质。蔡伦不发明造纸术,自然会有张伦、李伦发明,中国人不可能没有纸用,顶多是晚几年而已。而视丧尽天良为“小节”,那么即使我们有再好的纸用,也写不出文明的篇章(朱辉:《当大事遇到小节》《中外文摘》)。在如今的社会,任何昂贵的航空母舰、核导弹、间谍卫星,其实都不如一条人的生命值钱;任何政治、任何组织,如果继续视人的生命如粪土的时候,就是自己掘自己坟墓的时候。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主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它究竟是什么?世界超级大国、世界性联合组织以及联合国在探讨、研究如何削减核武器,如何应对全球性变暖,如何解决人类和平、贫困、可持续发展和明确全球化方向等四大挑战……自然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但以我个人所见,人类社会将要面临的、富有里程碑意义的、最重要的主题是:人类从蛮荒到文明的里程碑标志,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即对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的尊重,即对人的个体及个性的尊重。
我以为,只有到了全世界都拿一个人的生命当成这个世界的头等大事来对待,这个世界才是高尚完美的社会,人类社会才开始走上高级文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