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大学四年】有了、最靠谱的投资是什么?
阅读和健身。
阅读是升级认知结构、优化思维模式有效便捷的方法。把目光拉长点,你会明白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最终比拼的不是什么学分成绩,不是名校名师,不是专业科目,而是你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大学是我们在校园读书学习的最后一站,是走入社会的预备期、热身期,一个人在大学生涯中形成怎样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不仅决定了将有一个怎样的工作平台,甚至决定了有怎样的人生高度。阅读的本质是对话,通过阅读,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与他人对话,与高人对话,与自我对话,通过对话学习知识、领会真谛、发现新知、启迪智慧、唤醒自我,这个过程就是升级认知结构、优化思维模式的过程。
阅读可以弥补应试教育对我们造成的“损耗”。我们都是应试教育下的“蛋”,从应试独木桥上“过五关斩六将”考过来。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几年黄金发育时期,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操练,大脑中填充了大量仅仅在升学中起作用的“呆滞”的知识、没有“营养”的知识。久而久之,大脑容易变得麻木,对知识失去了好奇,对阅读失去了渴望,对自我失去了觉察。阅读,是重新点燃求知渴望的火炬,是引领我们探索未来的望远镜。
探讨阅读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把视角看的更远、更广一点。
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一定要关注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未来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当代教育家朱永新说:“未来的学校会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学校;学习的时间更加弹性化;网络学习更加重要;学习中心小规模化等。”
我们可以设想一名未来教师的生活方式。
早晨起来,他可能首先是通过网络与全国各地的老师一起讨论一下今天的课程与教案。上完一天的课后,他会通过网络向教育专家提供案例,请教交流;周末,他会与各行各业尺码相同者相聚一起共读一本书;假期不再简单是休闲娱乐,而是学习充电的良机,或者外出作讲座,分享经验心得。在这样的生活中,工作、生活、休闲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工作成为一种休闲方式,生活成为一种工作方式。
作为未来教师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大量阅读,不深度阅读,不专业阅读,如何能胜任未来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不要认为竞争激烈,不要认为工作难求,这些只是一隅之见。如今社会,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一职难求,但另一方面,许多政府部门、专业的岗位、一流的学校为找不到理想的人才而发愁。不是吗?所谓的工作难找,是许多不愿升级认知结构、不愿提升自身实力者的逃避责任之辞。大学四年,如果把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刷手机微信碎片化阅读,迷恋于从电子游戏中获得虚幻成就感,本身就是认知结构低级的表现。如果形成片面的、僵化的、肤浅的思维模式,不要说走入社会创新创业,就是求职求业、自食其力都不容易。
如何阅读?
真正的阅读远不是简单地拿起一本书如此简单,也不是脱离实践一味读成“书呆子”。
自律者方有未来,对自己狠一点,订立自己的标准,实施自己的计划,摆脱周围的老师、同学的影响;努力从周围、或者通过网络寻找真正优秀者,向优秀者靠近,寻找机会去接近高手,多和名校的学生交流,多在大学生励志网微信社区泡泡,看看优秀的人在干什么、想什么。突破专业课程的限制,打听学校有哪些好的老师、好的课程(甚至教师读书会),多去听课学习;沉浸到图书馆,广泛而深入地阅读,给自己订立一个标准,没周、每月、每年读多少本书,最好将批注或者读后感发在简书或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自学并掌握一门核心技能,达到精通,注意是真正的精通,而不是写在简历里的那种精通;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多参观各种展览,看各种演出,听各种讲座,去尝试各种(合法的)未曾有过的体验和经历。
为什么要从大学起就重视健身?因为健身是一项不易引起年轻人重视,但对人生有重要影响之事。就像上大学、选择专业、选择配偶、选择工作一样,这些都是选择时可能缺乏深思熟虑但却对人生质量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之事。
与老年人不同,在大学重视健身,不是因为身体不好,而是要学会一种技能,养成一种习惯。学会一种或者几种运动项目,养成一种随时锻炼身体的习惯,会终身受益。走入社会后,工作家庭交织繁琐,应酬交际繁忙,人的身体器官随年龄增加而功能下降,如果不注意保养,到一定年龄,身体就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就会亮起黄灯,甚至红灯。问问身边有多少中年人因为脑梗、心梗而被抛弃出了正常人的轨迹之外,甚至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到发病那时再想起健身,可能就晚了。不是任何事情都能买到有“后悔药”的。如果养成健身的习惯,你就不会把它当作一件不必要的负担、当做一件额外的任务,你在自然而然中就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和效果。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阅读和健身,就是提供一种方向。未来不可测,前方不可知,唯有不断更新技能与知识,不断探求思想的奥秘、人性的复杂、智慧的神奇,唯有让自己变得优秀、优秀再优秀,才能够让我们在这个变化的世界立于不败之地。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不要抱怨环境不如意,冲破压力,突破环境,这与学校、与老师无关。合格的学生,是未来的引领者,是强过老师的。只有以不懈的努力,跳出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才能活出生命的尊严与庄严,获得心灵的无尽自由与通透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