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了身心灵,有了许多顿悟,渐渐明白为什么有的道理,看起来很浅显,而有的人就是听不进去,更谈不上做到。我认为是由每个人的内在认知水平决定的。内在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而一个人能触碰到的思维上限,来自于日常接触最为频繁的群体提供的价值观。
比如,流水线工人所能接触到的人,大多数也是同车间的工友,平时聊得最多的,无非是同事八卦,朋友聚会,超市商场打折信息,因为大家都是同类,拿着差不多的工资,聊着差不多的话题,拥有差不多的认知能力。
异类,在任何群体中,要么被同化成同一类的人,要么被排斥,受不了自己离开。
同类价值观反复洗脑之后,人的思维就固化下来了,越来越愿意接受“被别人雇佣”,当工作出现瓶颈,状态糟糕令人无法忍受的时候,一群人互相抱怨万恶的资本家,然后商量着如何“骑驴找马”或“忍耐现状”。他们绝想不到,其实可以选择创业单干,自己成为资本家,换一种生存模式。
朋友A,最近跟我抱怨,同事难处,上司刁钻,几番思想斗争,问我是去是留。我建议他创业单干,他摇头,理由看起来也很充沛。觉得自己在大公司的体制里当雇员太久了,已经丧失了拼搏的动力,而且,创业不容易,99%的小公司都会破产,生意难做,收入也不稳定。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
可有意思的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甚至他们的家族当中都没有创业的经历,又何来这样的自信下论断?
他们其实没有看到,“为自己工作”这件事的真实面貌,也并不了解创业者真正要的是什么。对于在庞大的组织内工作多年的他们来说,每个月按时到账的薪水更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所以,他们无法理解创业者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充实感。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呢。后来觉得,这或许跟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关。工作是别人给的,不好好工作,工作就有可能被收回。所以他们很害怕风险,“雇佣思维”给了他们认知局限,你很难让他站在创造者的思维角度看问题。有这种思维高度的人,多半也自己出来创业了,而不会停在原地挣扎。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困难,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而是任何解决办法摆在眼前,我们都习惯了率先找个理由把“办法“否定掉,还没有开始尝试,就对自己宣布不可行。
负能量者的抱怨不仅仅是说给朋友听,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好让自己的内心好过些,向别人宣告:我至少以某种方式抗争过。
所以啊,真正困住自己的,不是职场小人,也不是刁钻的老板,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玩弄权术的竞争者,而是,那个处处给自己设置各种限制,制造心理障碍的本我。
人啊,你能看到多大的世界,就代表你能够走多远。这就是认知,也是我所理解的一个人的“格局”。愿我们,所到之处皆为热土,将遇之人皆为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