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后第一天上班,我和S妹妹见面后不约而同地说:“啊,总算上班了。”
奇怪,我们不是应该拖着沉重的步伐,蔫头耷脑无精打采吗?我们还该这么说:“怎么这么快?七天一眨眼功夫就没了,我根本还没玩够,好想再来七天啊!”
而事实上,我们精神抖擞,还带着几分兴奋和雀跃。好像即将开始的工作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诗和远方,充满了美好和诱惑。
我们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诉说自己的假期日常和感受。
S妹妹说,这几天,她家来了很多客人,吃喝玩乐歌舞升平热闹非凡。
第一天,很新鲜很开心。第二天,出门逛逛,晚上回来累得半死,饭也不想做了,索性叫外卖。第三天,大家都不肯出门了,窝在家里,有的看电视,有的玩电脑,有的玩手机,各据一方,自得其乐。第四天,继续延续头一天的节奏,各自为阵。但这天,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她在旁边忙碌,一时没留神,两个女儿跟着阿姨一起在手机上看《釜山行》,各种恐怖惊险镜头使孩子们吓得惊叫连连。她慌忙过去将孩子带到旁边玩耍,让她俩平复情绪。孩子们很快玩游戏去了,似乎忘了方才的恐怖。
但是到了晚上,她们辗转反侧不肯入眠,一闭上眼睛就说看到了可怕的怪物,非要她一直陪在身边。她想到这一定是白天看了恐怖镜头留下的后遗症,毕竟她们还小,才读幼儿园。安慰了半天,总算哄睡着了。
等她洗漱完毕,已经半夜了,累了一天半夜,浑身像散了架一样,瘫在了床上,再也动弹不得。
第五天,客人走了。她打算好好放松放松,享受剩下的几天假期。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孩子们过一会就跑来要她陪她们玩耍,一刻都安静不下来。而平时,她们不这样,她们会有自己的活动规律,比如玩会游戏,看会绘本,看会电视,画会画……不会这样一直缠着她。
她明白了,这几天,家里热热闹闹的,孩子又是人来疯,一下子兴奋过度,客人走后,她们还没调整过来,于是就来折腾她了。于是,她梦想中的享受没有实现,反而累得头昏脑胀。她迫切地期待假期快点结束。
“那时,我才觉得平时规律的生活真是好。白天,我上班,孩子上学。晚上,我们一起出门溜达溜达,早早洗漱好,陪她们讲讲故事,看着她们甜美入眠。然后,我可以静静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看看书,看看电影,听听歌,十点多准时睡觉,第二天精神饱满地起床。这几天,热闹是热闹,好玩是好玩,但也好累。终于又上班了,真好。”
平时上班时,我们都这么说:终于到周末了,真好。长假过后,放纵过后,我们又说上班真好。
而我呢?这几天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先是在外面浪了几天,跑了三四百公里,游山玩水,一会跑到人迹罕至大山深处的古村静心,一会跑到风景如画的富春江上泛舟,一会跑到鬼斧神工的洞穴探险。
风景是漂亮,心情也很美丽,玩得也很潇洒。后遗症是,一会在高温下炙烤,一会在阴冷的洞穴里冻得直起鸡皮疙瘩,忽冷忽热让我身体很快出现了不适。玩了三四天后,我死活不肯再去计划中的下个目标了,强烈要求打道回府。
夜幕下,终于归窝了。进门的刹那,竟然觉得离开了好久好久,充满了久别重逢的欣喜。事实上,不过才离开了几天而已,花盆里的土还是潮湿的呢。
我瘫坐在沙发上,自言自语:回家真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剩下的几天,我揉着像灌了铅的小腿肚,抱着纸巾盒不停揪鼻涕,躺在沙发或床上,头疼鼻塞喉咙痛,昏昏欲睡,却怎么也睡不安稳。
我忽然怀念平时深恶痛绝的上班生活,怀念早出晚归的规律,怀念日复一日波澜不兴的平淡,怀念每天半小时的安然午睡,怀念业余时间安安静静的读书和写作。
但我知道,虽然我和S妹妹这样说,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一定又会渴望长假,又会说:下个假期,我要么睡它个三天三夜,要么到外面浪它个四天五天。
人啊,就是这么矛盾。平淡时,渴望精彩和刺激;热烈放纵后,又期待平淡和安宁。
婚姻同样如此。就像钱钟书在《围城》中说的那样,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未结婚前,对婚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满怀憧憬一头冲进城里。心里想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却发现现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巨大的落差,悲从中来,望着高高的围墙,又渴望逃离,渴望墙外的风景。
于是,才有了那么多的不安分,想入非非,蠢蠢欲动,飞蛾扑火。
出轨,带来短暂的欢愉,紧接着的,却是无穷的麻烦和痛苦,然后又怀念墙内的安稳与舒适。也许还能回得去,也许再也回不去了。
渴望——厌倦——渴望——厌倦……人们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也许有一天终会感悟:平平淡淡才是真。也许永远也不会明白,依然不停地在两者间徘徊,直到生命的终结。
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有一个著名的“钟摆理论”: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
若说只有痛苦和倦怠,未免有失偏颇。我更愿理解为:在渴望与倦怠间徘徊。
渴望,有因不可得而产生的痛苦,也有美好的想象和期待。人在满足之后,会带来一定的快乐,然后才是倦怠。因此,人生才有苦也有乐,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耳熟能详的“知足常乐”语出老子的《道德经》: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自古,人类就懂得了知足常乐的道理,而从古至今及往后,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知足”?
人类的天性注定了,我们还要继续像钟摆一样,在无穷无尽的渴望与倦怠中徘徊,寻找支撑点,以达到最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