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此篇文章是关于观看《我的前半生》的感悟,想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理性地分析我的母亲这么多年的一些改变。对于我的母亲和父亲,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父母。请不要为文章一些负面措辞所纠结。
我的母亲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一直以来人缘极好。
老家的发小们与我联系的不多,却与我的母亲来往频繁,心中不敢告诉自己的父母的事,总是愿意向我母亲诉说。
自上学以来,只要见过我母亲的同学,都很是羡慕我。尤其是高考时候见过我母亲的同学更是如此。
最近在看《我的前半生》这部电视剧,剧中女一号的前后情境变化让我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她过去的一些事,想起了她过去的一些性格。想借这部电视剧的来写写我的母亲。
记忆中的母亲
小的时候,生活很艰辛,母亲脸上却总是洋溢着斗志,挂着满满幸福的微笑。
我的哥哥自小就在学画画,也不知是自己的兴趣还是母亲的缘故。
记得那个时候,母亲既是学生又是老师。自己先画着摸索一番,然后再把自己的心得告诉哥哥,让哥哥来画。记忆中依然保留着她拿起毛笔画山水画,我们在一旁看着她画的场景。
那个时候,我的父亲一年四季都在外面挣钱养家,一年能回来的次数少之又少。家里那几亩地上所有的农活,都是她一个人在做。
早年间,母亲与我奶奶关系不和,所以我们四个孩子我奶奶几乎没有带过,全是我母亲一个人带的。
(好吧,我估计这一辈子都无法释怀我奶奶在我上初二的时候还不知道我的真名)
那个时候的她,日子虽苦,但是心中有一份执着,一份对自己孩子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而这份执着也一直我母亲生活的全部意义。
小学时代,我眼中的母亲就是全能的。
学习上,如果有什么不懂,就会问母亲,没有母亲不会的,也没有母亲搞不懂的。
当母亲自己弄不懂的时候,母亲就会跑去问村里的初中生,让他们先教会母亲,母亲再教我们。
每当夕阳西下,母亲和我们总会坐在一间杂货屋的屋顶上拿着书本在看,亦或是坐在上面听母亲讲故事。
(这间屋子是母亲和我们几个小孩以及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修的,主要是放杂物的。当时直接用一颗干枯的核桃树做梁)
母亲常说,如果不是家里要供养一个画家,没有精力与财力再去培养一个歌手,不然肯定会让弟弟去学自己喜欢的唱歌。
我小的时候课外读物很少,但我听过的故事不少,故事类型大概分为狼外婆、狼叼娃、母亲的小时候、外婆外公年轻时的事情以及母亲记忆中小人书。
我们一般是九十点睡觉,讲故事差不多半个小时,具体是在故事中睡着还是在母亲急切的呵斥中睡着就不记得了。
时间就这么流淌,我们上了初中,我们初中毕业,母亲一直陪伴着我们。母亲的文笔特别好,写的文章特别好,有机会把她写的文章在我公众号发表一下(欢迎关注飞享小兰猪)。
与记忆相差甚大的母亲
小学初中的学习生活有母亲的陪伴,让我们很是幸福,毕竟在老家那个地方,那个时候真正坚持让自己所有的孩子读书上大学,实属不易。
上了高中之后,学校离家很远,一个月也就回去一两次,就这样渐渐地渐渐地与母亲有了代沟,对母亲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高二那年,我发觉母亲变了。
自哥哥去爸爸工作的地方学习画画后,母亲的改变更大了。
以前哥哥一直觉得母亲带我们几个很辛苦,父亲常年在外,所以母亲很辛苦,也一直比较认同她的观点。直到这次出去学习,哥哥对母亲的观点开始反驳,开始不再以母亲的观点去做事(俗称“不听话”)。母亲发觉她在哥哥心目中的位置不一样了,自此之后母亲开始变成另一个人,一个与我童年记忆相差甚大的人,尤其是我们上大学之后到现在:
母亲开始变得多疑,每次父亲回家,不过三天两个人就开始吵架;
母亲开始变得不那么讲道理了,喜欢在自己认定的那一条道上走到底,谁劝也没用;
母亲开始变得不自信起来;
母亲开始经常自言自语;
母亲开始怀疑我们不对她好了;
母亲开始觉得全世界都跟她在作对;
母亲的活力慢慢减少,渐渐地负能量满了;
母亲对钱的价值观我觉得有点扭曲;
。。。。。。
母亲对待其他人都可以讲道理,但唯独不和父亲讲道理;母亲对待其他人都可以很友善,可以放下恩怨,唯独对父亲放不下,哪怕是一句话。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身在其中,却未认真想过,母亲为何从一个记忆中和蔼有正能量的人变成一个抱怨比较重的更年期妇女。其原因何在?
是因为什么呢?
母亲的改变,让我对女性有了更多的认识,我想究其原因,主要有:
1、经济无法独立。
母亲和父亲的吵架,十次中九次是因为钱的问题。对于一位传统的北方女性,在一个比较传统的地方,在一个孩子比较多的家庭,作一位全职家庭主妇,经济根本无法独立。
老家那个地方。男的天生就是挣钱养家糊口的,女的就是在家带孩子,干农活。
这样的环境,这样慢慢无形中给自己加注的环境,深深影响着母亲这样的角色,也影响着她的性格。
在高中的时候,母亲因为腰病动了手术,在老家也种不了地了,本来有的一点点靠卖粮食挣点钱的机会也没有了,彻底变成了只能做做家务的主妇。
2、生活方式的改变
对于母亲,生活了四十多年的生活方式,让其在短短的几年适应并跟上社会的脚步是不现实的。前三十几年在老家做农活,习惯了热闹,习惯了邻里之间的串门,到城市中生活根本适应不了忙碌而冷淡的生活,短短几年,造成的心理很压抑。
3、不自信
社会的发展太快,这些小老太太们总是追赶不上。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她们所能做的也就只是看着别人玩。母亲,在老家一直说方言,到市里之后,一说方言就会被人嘲笑,久而久之,不愿出门。面对其他同龄、有工作的女性,母亲那年轻时候洋溢的自信在慢慢褪去,变得有点自卑。
4、没有自己生命的意义
母亲一直都说等我们上大学了,她的担子也就卸下来了,她也就轻松了,可是当我们大学毕业,她又开始操心婚嫁问题,婚嫁结束之后肯定还有孙子问题。。。。。。,究其根本,母亲没有一个明确的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不止是照顾孩子,照顾孙子。
后记
《我的前半生》这部电视剧,女一号的设定我很喜欢,马伊琍确实把这个角色驾驭的相当好。关于女性,关于我自己,我的三观就是至少在经济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源,朋友也不可缺,而且完全没有必要让另一半把财政大权交到自己的手里,谁都会有朋友,谁也都会花钱。你的世界不止有丈夫,还有那些肯为你花时间陪你聊天的朋友们,还有那些你曾经喜欢的事,还有那些一些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比如加入007一起来写作。
而对于母亲的经历,我所能感受到的,需要改变的我一定会改变;对于母亲本人,我想更多就是陪伴她,跟她唠唠嗑,听她讲讲最近又和哪个亲戚联系了,发了什么事,也让她开始慢慢去寻找自己当初的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