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罗雨的《秋风凉了》,简短的22句小诗没有读完,心中便充满了无限的酸涩,泪水扑簌簌落下,直至情不能自抑,呜呜咽咽的哭了半天。
第二次再读,还是没有读完诗句,泪水又一次盈满眼眶,簌簌落下。我索性放下书本,依靠在床头,让泪水肆意奔涌,这如泉水般奔涌而下的泪珠儿,串起我对父亲无尽的思念。
我这里要说的父亲,并不是养育我长大的父亲,而是我的公公。我结婚时,父亲便退休在家,那时他身体十分硬朗,精神安逸。虽居住在农村,因家中没有耕地,所以父亲多半的时间是无所事事。农闲时便和村上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起打打纸牌,以至于时常误了饭时而遭到一家人的抱怨。
我结婚后的几年里,家中的柴米油盐、人情往来,我们是无须费心的,一切都是父亲在张罗。
大儿子出生后,我的大妹妹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任凭媒婆们说了几箩筐的好话,父亲就一句话的回复:“她要帮嫂子把孩子带大再出嫁!”
我小儿子出生后,小妹妹也待嫁闺中,小妹妹人长得漂亮,说媒的一个接一个的找上门来,父亲仍是一句话的答复:“她嫂子工作忙,她得帮着把小孩再带大一点才行!”
两个孙子是父亲全部的快乐和生活的主题。星期天,父亲用自行车托着他们去十里外的集市上洗澡;上学时要送出家门,放学没及时回来要沿路找寻。
父亲懂得机械维修,谁家的农机坏了,便上门找父亲去维修,因为维修是免费的,所以总少不了答谢的饭局。不论是去谁家,孙子是一定要带着去的,否则,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顿饭吃着也不香。”
两个儿子长高了、长大了,离开家到外地上学去了。父亲也老了,不能再骑自行车了,也不能再为乡亲们修理机械了,耳朵聋了、走路腿脚也慢了。每逢星期五下午或是节假日要放假了,父亲总是搬个凳子坐在大门旁,只要看到有放学归来的学生便要催促我:“人家都放学回来了,两个孩子咋还没回来呢,快打个电话问问吧?”若是别人家的孩子大部分都回来了,还没见到两个孙子回来,父亲便会生气的抱怨起我来:“咋到现在还不回来呢?你也不去找找,真能沉得住气!”
自从我的两个儿子上中学以来,父亲的工资本便交到了我的手中,每月只要二、三百元作为自己的零花钱。其余的说是留给孙子在外上学吃饭用。
2009年的夏天,不知是谁造谣,说我们这个地方会有地震,大家都把床搬出房外,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一天,父亲拿着一个报纸包交给我:“这是两千元钱,若真是地震了,房倒屋塌你们找不到,你拿着留以后两个孩子上学用。”我执意不收。父亲每月仅要二、三百元作为零花钱,星期天孙子回来,他还要到村子中的熟食店买卤肉等可口的菜,两千元钱要攒多长时间啊!最后,父亲将钱放在桌子上说:“拿着吧,留两个孩子以后上学用!”
父亲后来老说腿痛、头痛,带到医院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我和丈夫便各忙各的工作,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父亲每日吃过早饭便搬个凳子坐在大门旁,晒晒太阳,和邻居说说话,拉拉家常。我和丈夫因为工作地点离家太远都是早出晚归。下午,无论我到家早还是晚,父亲都已将院子打扫干净,晒干的衣服、鞋子收进房间里,做晚饭用的水打好放在灶台旁,有时甚至连晚上要吃的菜也削好皮、洗好,我回家便可直接烧饭、炒菜。有时临时有事单位需要加班,我回到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邻居们大多都关上了大门,只有父亲一人把门口的灯开亮,孤单地坐在门旁等我。每次看到父亲这么晚一个人在等我,我心中总会涌起无限的愧疚:我们没有给老人带来安逸的生活,反倒让他老人家常常为我们操心、守候。有几次我不由这样想:辞职吧,回家照顾父亲,让父亲享几年清福。可迫于生计,一直也没有辞职。
2012年4月,我外出学习,第二天丈夫打来电话,说父亲被查出严重贫血需输血,只等检查结果出来就可输血。仅是一夜之隔,检查结果还没出来,父亲便与世长辞了!
办完父亲的丧事回到单位,一同事劝慰我说:“你家大叔走了也好,你再不用那么忙了,要工作还要惦着家里。”我听后,人便怔在那里,心中五味杂陈,泪水夺眶而出。是呃,别人怎能体会到我的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呢!
2012年腊月二十四,农历的小年。我在厨房里包饺子,想起以往的这个时候,父亲一定会在厨房里坐着,等着吃饺子——这是他老人家最喜欢吃的。想着想着,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我是多么希望父亲能再吃一次我包的饺子啊!
父亲走了,再没有人坐在门旁等我下班,再没有人在我孩子该回家没回时,督促我打电话了---------。每次想到这些,我便禁不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