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陈亮(宋)
在微信群里聊到共享单车,群友说,“我上学那会也做过自行车租赁,怎么就没有看到这个市场的潜力呢?”,我回了一句,“生不逢时呗,一个是大背景的环保,一个是全民健身意识,一个是移动支付快速的发展”。
纵观这5、6年,先是天空逐渐不再蔚蓝,空气中掺杂的物质也更加丰富,加上媒体行业、网络对环保新词的不断宣传,我们被喂养出了一个环保意识,比如,再也没有人提雾气这个词汇,更多的是雾霾,即使在中国的4、5线城市,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冬天浓郁的白色面团也会被果断的认为是霾,这样的环保意识,创造出了一个环保大背景。
大背景重要吗?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尝试着去解读,听一个故事。那时的我还在上学,就知道比亚迪汽车生产公司,公司的地址比邻我们居住的地方,而创始人王传福更是在报纸杂志上获得了不少他的信息,掌握电池技术,传播电动汽车的概念,那时还没有提出为国分忧,减少环境污染这样的口号,只是节油省钱,降低开车成本,这个理念重要吗?学会开车后,我对这个理念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你或许见过这样的现象,只有15万元的买车预算,硬是将价位提高到18万,车子是买到了,但更多的时间是停在地下车库,问其原因,每个月的油费吃不消,本来只是一件交通工具,应生生的成为了一件装饰品,本来只是一个有车一族,现在成了汽车收藏家,这个说辞是夸张了一些,为何买车的时候不能将将15万的预算压缩到10万元,另外的5万作为你将来几年的油费,每次开车的时候,想想自己还省了那么多油费,车子还会在地下车库挺尸吗?这道理都懂,司机们就是做不到而已,而如果裸车预算不被削减,将来的用车成本还比较低,那么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幸福的事情。成本的意义是对比出来的,比如,同样是一段路程,我自己开车需要花费20元,而打的花费12元,打的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理性的我会选择开车出行,如果我自己开车的花费上升到30元,在其他舒适度、方便程度相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理性的我应该选择打的出行。
这个节约开车成本的理念,似乎可以打动更多的消费者,也因为这个概念,比亚迪获得了巴菲特的投资,但我等待了许多年,在道路上始终没有看到过比亚迪的电动汽车,甚至就没有见过电动汽车,长久的等待是一方面,关于电池技术无法突破已经成为了社会上的一种共识,我只好认为他就是一个骗子,一个推销概念的造梦者。
过了不知多久,当我坐上比亚迪生产的电动公交车,我才将对王传福多年的误解消除,但电动汽车依旧无法在道路上看到,几年又过去了,电动出租车,电动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曾经坐过一位比亚迪秦的车,和车主交流了几句,车是他的朋友推荐的,20多万的车子,通过国家补贴,15万可以拿下,电池承诺保修15年,直流电机加速的成绩是逆天的,当然懂电气知识的朋友定然明白,直流电机的优点不止于此,混动汽车的油耗和普通汽车的油耗相比,低的惊人,而最近西安地区限号,但对于混动汽车是无效的,这个好消息是之前他没有想到的,按他朋友推荐他买这个车时的说辞,混动汽车是将来的趋势,一点都没有错。
国家的补贴分三个层次推进,先是大量的补贴进入汽车生产厂家,然后是对购买混动汽车车主的补贴,最后是承诺市场上充电桩的数量,是这三项政策,推进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否则再过十年,这个行业依旧止步不前,可以看的出,混动汽车的成本还是很高的,而市场如果不能全面的推进,比如充电即使很酷炫的特斯拉也很难进入中国的市场。
这就是大背景的重要性。
金猪
2017/3/27
满城尽是自行车2
脚踏双火轮,驰骋在云间。————小城雨田
《满城尽是自行车1》与《2》相差近两个月,并非懒于动手,而是当时西安的共享单车并未完全成气候,而我的观察、体验又少的可怜,没有积累就没有素材,写起来自然无趣,然则两周前,盘踞深圳数日,那儿的共享单车已经成型,并疯狂的体验,才敢下笔叙述,内陆与沿海对比,或许可以为内陆获得一些经验,这也是我的初衷。
《1》描写的宏观,宏观讲义,大趋势,下定义,《2》描述的微观,微观讲情,细微处,动情做,有了大的方针,在细微处用心去处理,即使事不成,也可避免尴尬的局面。
城市旅行的首选工具是自行车,因此在自行车这门技艺上,我也花费了一定的精力与时间,这句总结是送给全体国人的,自行车的普及就像乒乓球一样,可以列为国宝,然则,在世界自行车大赛的舞台上,却很少看到中国人的面孔,这里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场地的问题,在人口众多,土地资源金贵的国家,专门修筑比赛用的场地,太过奢侈,而乒乓球这种技艺,却只需一个台面,就可以自由发挥,成本低,可玩性高,那么先从我国的非机动车道开始谈起。
当你开始控制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第一感觉是,这些骑非机动车的真勇敢,以你目前的位置去观察,这些非机动的局面就是如此,在狭窄的路面互相赶超,或者侵线与非机动车挣得一片天地,或许这些非机动车主并未意识到处境的危险,还在为自己娴熟的技艺得意,因为我也曾经是这样的一员,即使现在驰骋在机动车道,自行车作为一件吸引人的玩意,还是会情不自禁的坐上去,在城市中穿梭。
一座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分为这几种情况,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并与机动车道分离,机动车无法侵入到非机动车道,隔离是砖铺的路面或绿色植被,标志性路段就是“秦岭环山公路”,还有一些新修的公路也是如此,但随着道路的繁华,这样的非机动车道会被画上停车位,当汽车停好之后,预留的非机动车道会变成1米左右,这一米左右就成为了多事之地,自行车从这里通过,貌似刚好,但也会被随手开门的乘客,绊倒在地,接着就可能会受到机动车道上移动钢铁的伤害,况且,一辆一辆的自行车通过显然是无法成立的,在常住人口达到800多万的西安,机动车的保有量在250万左右,剩下的几百万,公交、地体、11路显然是无法完全消化的,而电动车那种介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物种,在庞大身躯的影响下,显然会去和机动车抢道,这也就是为何,在机动车上的司机,总会感觉电动车主处在危险之中,因为被归为非机动车,行驶在机动车上,首先自己明知不该为之,故此,总会在汽车间穿插,却无法真正占得一块机动车道,而机动车的车主因为占有法律的立场,也很少打算给这些电摩司机让道,这样窘况,真为电动车主捏一把汗。大量的电动车与机动车抢道,少量的自行车主开始与道路上的行人抢道,行人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大量的人行通道也被画成了停车位,但即使如此,人行通道却比那细窄的非机动车更容易通过,也更安全,带来的问题就是,行人的不安全。
每座城市的格局并非相同,或者在面临相同的问题之后,做了后期的修改,或者直接更改了设计图纸,千秋工程,愿而为之,比如济南、深圳。
小城雨田
2017/5/19
满城尽是自行车3
有些问题并非一见倾心,果断解决,而是下克上的结果,或者说反推的效果。————小城雨田
济南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只有400多万人口,又被临海城市的经济、建设掩盖了光芒,但依旧不影响它在全国拥堵排行榜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这是一座老城,老城的发展会受到制约,最主要的一个标志就是交通,这座城市的非机动车可以占到整座城市交通体系的5成,这个数据没有任何科学依旧,是我眼睛的绘量,流通量对比的结果,如此大流量的车队,在我国城市发展雷同的格局下,这座城市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将人行通道与非机动车道合二为一,并杜绝机动车的侵线,第二点或许比第一点更为重要,没有第二点的保证,第一点还会沦落为停车场,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营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通道的合并,取消了两者之间的台阶落差,别小看这个落差,以台阶为中心线,行人会与中心线保持30公分的距离,非机动车也会保持40公分左右的距离,这样就浪费了70公分左右的空间,这几乎可以成为一条非机动车单车道,合并之后,可以利用。暂且将合二为一的道路称为“禁车道”,将禁车道重新规划,最简单的方式是画两条平行白线(红软漆效果更炫),然后在路面上印上单车的粉笔画,这两条线重要吗?当然必须的。在集装箱刚刚兴起的时代,工人们每次在集装箱装货物时,总会在集装箱没有装满的情况下托运走,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即使领导层派来了特派员对此事进行述说、监控,但效果还是不太理想,直到有一个二货在集装箱的内部画了一条白线,只交代了一句,“以后达到这条白线之后再拖走”,从此效率提高,为公司节约若干软妹币。是工人不敬业吗?是制度不健全吗?有些东西还是必须量化的,才能持续的产生力量,就如做饭时的,“盐少许”,少许是多少,每个人的定义、感受或许都会不同,但如果准确到“一勺、20克”,事情就很容易执行下去,所以以后学厨时大师要是盐少许,你准备一个计量容器就可以了。“禁车道”这两条线起的是同样的作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时,会不自觉的走在两条平行白线的外侧,除了意识到那不是我该走的道路,也是对自我身体的一种潜意识的保护,那儿会时不时的有车辆驰骋而过。
如果济南交通只是做到这一点,也没有什么好夸奖的,细微处见真情,机动车道有斑马线、红绿灯,为横穿的车辆、行人做好铺垫,“禁车道”也是如此,在两条平行线的开口处,总会有圆柱体细铁杆牢固的钉在地面,铁杆之间的距离宽阔,高读有1米左右,在铁杆的顶端有LED小灯,这是为夜间准备的,铁杆的作用是什么?我也是在济南之后才明白的。因为在许多城市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处理,只是变成了球型水泥或者水泥墩子,这个两个水泥建筑的相同之处是,彼此间的距离很近,我这样的骑车高手,即使从中穿过,也有可以会失手,而又比较矮,夜间在这样的非机动车道行驶,是在踩雷,令这个非机动车道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我以前以为这样的石柱体是为了阻挡机动车的侵入,后来也为自己这个愚笨的想法逗笑了,这样的道路,哪款汽车可以开上来,占领“禁车道”,即使是那个都市精灵smart ,也是望尘莫及,这些石柱是为了在路口处,让自行车减速,保证路口的安全,和常黄灯的效果是一样的,那你将石柱修葺的那么密集,又是几个意思?
显然济南的非机动车道改造是成功的,深圳这座新城,30年中国看深圳,内陆的每一座城都比你年老吧,这座新城也延续了这样的方式,只是有些是在修建的时候直接就这样做了,有些据我的观察,应该是在共享单车之后,做的修改,因为并非本地人士,这个或许深圳求学的朋友可以作答,共享单车对于一座城市交通的改变,应该会是一场变革,犹如当年的滴滴打车,虽然最后的结果差强人意,但在变革的过程中,“它”确实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且,这样的推动还在继续,也令民众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推动力,这才是它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下个章节,将会详细叙述共享单车,深圳是一骑行单车的乐园,因为有广阔的海岸线,西安也有,在秦岭环山公里,只是,开发与引领的力度小了一些,健身的意识需要再推进一些,为健康中国2030,添上浓重的一笔。
小城雨田
201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