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我的健忘症好像好转了,可以持续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长达半年之久,至今,还没有被其他爆炸性新闻转移,这可能是担心得了新冠肺炎而挂掉,所以才能持续关注的原因吧。
在春节长假的几天,很多人都期盼着春节长假后的无限假期,猝不及防的是,这个假期对更多人来说,实在太长了,长到原来的公司关门了,长到必须出门找工作了,这时候才感受到在老家找工作,工资根本不能填满信用卡、消费贷和住房贷款的窟窿,这时,我们已经失去多年的忧患意识回来了。
能够激发起专注度和忧患意识的事,绝对不是小事。这要比任何唠叨都来得直接,感触得深,所以,必须用文字尽可能的记录下来。
毕竟新冠肺炎疫情阶段,大家都蹲在家里自娱自乐的时候,有关部门可以一边呼吁抗疫,一边把主管数据公布出来,且不说数据质量,这种舍生忘死的工作态度确实值得肯定。
上数据。
一、只有轮流上班才能救电量。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宅在家里搞经济,吃几顿火锅,多洗几个澡,守着电视和手机,生活用电2月上涨22.46%,3月上涨17.99%,这种上涨是正常现象。4月,随着复工的呼声越来越高,封城政策开始解冻,全国进入复工状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月-6月,分别上涨14.54%、13.35%和12.99%,生活用电仍然以更高的增速增长,也许,能够支撑这个数据的前提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在家看电视、玩手机和吃火锅。4-6月各产业用电同步上涨,进一步验证了,只有一部分人陆续返回到工作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厂和家里的用电设备都开着,实现产业用电和家庭用电的双增长。不然,有投资增速下降和节能家电进入千家万户做为技术壁垒,如何实现产业用电和家庭用电双增长,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
二、复工难,消费更难。上半年,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上半年分别下降19.1%、9%和7.2%,整体财政赤字高达3.39万亿。说明了,即使用电量增长了,企业并未恢复到正常运营状态。如果,我们期待在复工后,以个人收入增长促进消费作为支撑一切的法宝,那么,将这个法宝葬送在摇篮中的奇葩出现了。今年,个人所得税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2019年的结构性减税相比,今年2月个人所得税仍然增长14.8%,随后的每个月都实现增长,这个数据在这样的年份里,显然有点过于直接了。如果因为补税所致,也许,会给一部分人造成各类欠款无法偿还的局面。存量的生活成本是制约无法消费的壁垒,或者降低百姓生活成本、或者提升福利待遇,是释放消费激情的唯一路径,但是,在企业利润没有突飞猛进的前提下,百姓没有增加收入的可能。也许,只有降低生活成本,才能让吃瓜群众释放消费的本能,迸发出消费激情,这也许是不再有教育、医疗等后顾之忧的时候。
三、另辟蹊径的收入。如果打工无法实现财富自由,零门槛开启梦想大门的股市,这是一些人另辟蹊径的第一选择。在吃瓜群众细品美国疫情大瓜之际,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出台,瞬间激发了股民的无限热情。和人家相比,即便我们股市涨得慢、持续性低、变数更大,但是,创造财富的效应已被掀起,加之几个月不能出门积压的情绪和未来打工收入降低的忧虑,促成了股民进入股市创造财富的基础条件。
零门槛入市必然它的道理,先来看2000-2019年上证和深证的累积涨幅,上证200%、深证300%,但总市值增长接近600%,这个冷冰冰的现实告诉我们,股市只是企业融资的工具,并不是散户赚钱的场所。我们长期持有这样的证券根本无法跑赢CPI,更谈不上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如果,你坚信可以在这个市场创造的巴菲特的成绩,那么,一年开一家公司,确保每家公司都可以上市,是你唯一的选择。
今年3月,在全球大放水的前置条件下,被资本沐浴的资本市场勇往直前的上涨,即便美国累计确诊人数持续高涨,纳斯达克依然创出新高,这验证了资本是资本市场唯一推动力的真理。但是,在短期市场中,比资本跑得太快、比资本跑的慢,都不可选。“提款”的唯一真理是,比资本跑快一点点,难度远比美国的无脑上涨。这边,资本推动了股市和币值的双增长,币值从7块2到6块9的一跳,所有人民币资产瞬间暴涨。
资本可以推动股市,也可以推动币值吗?
这次,以币值作为操作的参考,是一种新实践体验。无论如何,股民同志们各显神通的影像已经记录进史册,证券交易印花税在2月增长77%,之后的每个月都实现两位数增长,有证券交易印花税为股民加持,这是为国助力的另一种体现。
四、难以承受之重的保就业。新能源汽车是给予最多希望的弯道超车行业。自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开始急转直下。也许,在消费者的心里,新能源汽车无法代替燃油车的地位的原因是,新能源技术和燃油技术相比,燃油更可靠,更稳定。要超越燃油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需要新能源汽车技术突飞猛进的技术革新,促使消费意识和使用意识的转变。也许,市场的残酷竞争与财政补贴和政策倾斜相比,前者是进化论的核心,后者是保住就业人群饭碗的无奈之举,尤其现阶段。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来了,未来收入与现有成本如何完美对接,是保证我们顺利进入内循环周期关键所在。
按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季报-宏观杠杆率》所述,“2020年上半年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了3.9个百分点,由上年末的55.8%上升到59.7%。”在企业和政府杠杆率增幅回落的情况下,居民杠杆率的增幅仍然在扩大,也许,这是收入下降,但要维持生活现状的无奈。
在杠杆持续上涨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偿还巨额欠款的尴尬。也许,只有到自己感觉到痛时,我们才能理解什么叫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