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微信朋友圈的照片里陆续盛开起来迎春、玉兰与桃花,再过几天,梨花也该来了。
在人类的历史上,植物从不缺席。而棠梨,作为中国古老的树种,通过移植、嫁接,今天已经在全世界各地开花散叶。
诗经.国风.召南.甘棠里就有这么一棵棠梨树,长了2500年,甜了2500年。
一、诗经原文与翻译
诗经原文
蔽芾(fèi,高大茂密)甘棠,勿翦勿伐,召(shào)伯所茇(bá,居住)。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shuì,休憩)。
古诗文网翻译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砍细养护,曾是召伯居住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毁细养护,曾是召伯休息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折细养护,曾是召伯停歇处。
召伯何许人也?周代大臣姬奭(shì),因辅佐周武王、周成王德政爱民,为老百姓所爱戴。这棵梨树据说是他常坐在树下,为老百姓断是非曲折的地方。
后人对这首诗赞赏有加,认为此诗亮点有两个:
1、不直接赞美人,而要小心对待人留过的树下。这比直抒胸臆赞美人更加了一层崇敬的心态,连人待过的树都要小心对待,足以见对人的笃敬之情了。现代人喜欢弄个xx名人故居,大概发古忧思之情大抵如此。陈震《读诗识小录》说:“突将爱慕意说在甘棠上,末将召伯一点,是运实于虚法。缠绵笃挚,隐跃言外。”
2、层层排比,铺陈胸意。方玉润《诗经原始》说:“他诗练字一层深一层,此诗一层轻一层,然以轻愈见其珍重耳。”
36个字,三层递增(语义递减,情义递增),一个被老百姓所拥戴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以物及人的方法,后人也多有继承。
二、睹物思人者,思人情更重
说到睹物思人的诗,大概地球人都知道的就是唐代崔护的这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小时候读人面桃花,读不出来物是人非的凄凉,只读到人面桃花的美丽。“桃花依旧笑春风”,眼前一大片桃花在微微的春风里妖娆着该多美啊。小孩子不懂,物是人非的时候,那景色越美,人的心可能越痛。所谓睹物思人者,思人情更重。
不过崔护始终是幸运的,传说中崔护写完这首诗,门开了,出来一位老者,告知崔护去年他遇到的女孩就是老者的女儿。女孩读诗后对崔护思念过重已病亡。
崔护抱着女孩尸体痛哭,不料女孩竟渐渐活转过来(童话如果不是骗人的,那老者就是与女孩合谋骗书生)。
另外大多数睹物思人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人非就非了,这种无奈终究不是人力所为。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面对熟悉的小轩窗,只有在梦里才能相顾无言了。这样一份凄苦,最好“物也不是”罢。
三、甘棠有遗爱,不许忘成康
有一段时间,网络上流行一首歌叫棠梨煎雪。
岁岁花藻檐下共将棠梨煎雪,
自总角至你我某日辗转天边。
天淡天青 宿雨沾襟,
一年一会信笺却只见寥寥数言。
改编并串烧古诗意境,挑选一些唯美的词句,大概是从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大红后的一种时髦。这首棠梨煎雪的意境与语言,也算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了。
所以,当我说棠梨的时候,很多人告诉我,我知道,棠梨煎雪。
棠梨煎雪写的无非是一段若有若无的感情,中间一样有着现代改编者不伦不类的语法瑕疵。关于棠梨,我倒觉得你更应该知道的是甘棠遗爱。
棠,即棠梨,也叫豆梨,野梨,是一种蔷薇科植物。棠梨有酸有甜,此文甘棠,大概指的是甜的棠梨。
维基百科上说棠梨原产中国、越南,1800年左右才引入到美国。之后通过嫁接等技术,形成了不同的梨的品种。
我国对于棠梨最早的记载,大概就是这首诗经.甘棠了。
与大部分的睹物思人不同,这首诗其实是一首颂扬诗。这种颂扬,每个人读起来都好像发自自己的内心。
总想一展治国大业却因奸佞当道无法施展的刘禹锡就写过: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zhù)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kuàng,赠送)
烂柯山下旧仙郎,列宿来添婺女光。
远放歌声分白纻, 知传家学与青箱。
水朝沧海何时去,兰在幽林亦自芳。
闻说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在这首诗里,刘禹锡就用了甘棠这个典,来形容徐员外的“亲民”。后来人们把刘禹锡的用典凝练了一下,成为四个字的成语:甘棠遗爱,来形容地方官勤政为民,更被老百姓所拥戴的事实。
所以,在读甘棠的时候,与甘棠煎雪相比,我更愿意你记住刘禹锡的甘棠遗爱与召公的成康之治,记住千百年前人类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