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对不对”引发的思考(20230823)
昨天晚上,忙完琐事,发现我忠爱的读书群里,大家聊的好热闹啊,我急于参与到其中,这时,王老师讲了一个关于“时机”的内容。如果是今天,冷静下来,可能会理解老师说的是“教育时机”和聊天氛围方面的知识。可是,昨天,想着急于参与到其中,没有看全他们上面的聊天记录,也没看清老师的题目“我来补充一点关于‘时机’的内容”中的“时机”二字,只看到了其中的氛围好,幽默的方式等细节,没关注大前提,就误解为樊登老师曾经讲的双核谈话人,这时,老师再次引导,“用院长的理论理解一下”我急慌慌的又说出了“关系优先”、“鱼缸理论”等等。(在后面的一个“同学”的回答后,我发现我走的有点远,错的很离谱。)最后,王老师让我思考一下,这几个“对不对”对于我意味着什么。我静下来反思这背后的原因。
首先:认清真相。通过这件事,我发现自己依然性格急躁,遇到事情没有保持冷静,没有做出客观的判断。我只是“看”到了王老师说的一部分内容,关键字“时机”被我的自动式思维忽略了。这明明说的是“时机”的内容,而我误读为:双核谈话人,鱼缸理论等等。如果想跟孩子好好沟通,得有合适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教育时机。那什么情况下,才证明这个机会来了?就是王老师说的,这个是“教育时机”必须符合的条件以及应注意的事项。
王老师说:我来补充一点关于“时机”的内容哈,
一,提出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家正在讨论一个开心的事情,氛围好
二,以幽默的方式开头,没压力
三,在已有的基础上,锦上添花,不难!也不会错,还受欢迎。
“时机”成熟,及时抓住,才能事半功倍。而我平时对这个“时机”把握不准,就是因为没有用到王老师说的“时机”条件和应注意的事项。在氛围没有足够好的时候,就着急推进,说话还直白,我张口说上句话,孩子就知道我下句要说什么。这种错误的沟通模式,经常出现。事后反省,这样的沟通方式不对,怎么没有用到院长讲的呢?是练习的太少,不会用。有些理论知识只是学了,并没有悟透。所以造成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衍生了新问题——孩子不想和我说话了。
其次:定海神针。在实操班的现场,我现场感受了什么是“定海神针”,院长没用话筒打节奏之前,处处是掌声,散乱无章。后来院长开始打节奏,掌声便逐渐统一,开始同频。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我还没有做好定海神针。遇到事情,急于去解决问题,没有保持安静,给足时间。反思一下,我学习了这么一段时间,为什么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好的原因,就是太急于求成了。只“学”了,“习”的少,思考的少,输出的少,知识没有内化于心,没有形成自动式思维。所以,成长的慢。
感谢王老师的这一问,让我挖出了不少深层的东西;感谢老师的引导,王老师肯定看到了我内心的急躁,学的东西不扎实,不能立马准确的回答上来。但是老师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让我自己思考,我知道,这是给我一个自我剖析,跟自己对话,自我成长的机会。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在具体的事上实现的。从今天起,我对这句话又加深了理解。如果不是王老师的这一问,我还发现不了自己的这些问题。我感觉我从这件事上得到了成长,首先清晰了自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大很大的提升空间。凡事向内预备备,通过学习,让自己改变,我好了,全家就好了。学习既然还没学到家,那就继续浸泡着学习,多思考,多输出,多巩固。遇到问题,先认清真相,就像看病,胃病被看成了感冒,那么你吃感冒药,能治好你的胃病吗?在认清真相的基础上,做定海神针,首先要保持情绪稳定,不急不躁,富于耐心。我们老家有句俗话“人急没智”,人在急躁的状态下,是谈不上任何理智、智慧的。不急了,才能想出合适的方法,来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感恩王老师的引导,让我能够清晰自我,和自己进行了一场对话,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清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今天是我得到成长的一天。
希望未来的每一天都是成长的一天!
老师,感恩遇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