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关注度比较高的有两件事,一件是美国中东那些烂摊子事,不过这件事的关注群体还不是很庞大。另外一个就是,那可厉害了,关系到的群体年龄跨度从幼儿班宝宝到大爷大妈。猜到了吗?对,就是放寒假啦!!!
这个图片是我从一个宝妈朋友圈相册盗来的,真好玩所以忍不住贴上了,放假,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怎么就成了疗伤啊注意血压啊这等局面?对于孩子来说,本来是件十分开心的事情,哎呀好不容易学了一学期了,终于可以玩会歇会,发展一下自己的小爱好了!对于父母来说,可以好好专注地搞搞亲子关系等等……可是呢?
在各种教育类订阅号,看到好多比如,“为什么放寒假也不让你睡懒觉?”等鸡血文章陆续登台,在各种亲子育儿群,讨论最热烈的是假期如何安排孩子一日学习作息等等。在此,我只想深深地祈祷,孩子们,放假的这一天夜里,希望你们做个酣甜的美梦……
真的,我们如今学校有娃的家长们,大部分都是70后八零后,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期,却不幸遭遇了一个焦虑的成人期!为什么,无非是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使然!可是我们的焦虑,仔细看它,归根到底其实是一种强大的不安感在作祟,进而产生了强大的控制欲。我们想给孩子最好的,我们每天都想过得所谓有意义,有收获,我们想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们无时不刻想设计孩子的人生……可是,这些你真的是想给孩子的吗?还是想给自己的?你能保证你可以设计出一个完美人生……反观自己,我们自己的心念你能时常察觉吗?你的情绪思维你真能做主吗?你的人生是被别人或者自己设计出来的吗……恐怕这些问题答案都是NO!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夙愿,有自己的因缘,有宿命,这个词有点宗教化也许,可是如果我们都没办法觉察自己的心念,控制情绪,那不就等于被另外一种无法名状的力量在牵引吗,不就是被动的活着吗?那么这种被动的活法不可以叫做宿命吗?应该可以!
所以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只是把她或者他带来这个世界,接下来就是我们好好的,陪她好好的长大!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得先好好的,然后才能好好地陪他们长大,我们的好,会成为一种正能量,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无形但是最踏实的力量!他们父母身上都有所以从不管是不是放假,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是不是很好,包括我们的身心灵,是不是都在道上,还有,我们怎么定义活着的意义,怎样定义名利、幸福等这些人生的标配状态,这或许比起给孩子报班来得更实在点吧……
“该他们走的弯路一条也少不了,该他们撞的南墙每个都得撞”!借用《小欢喜》的经典台词来结尾,这篇文章是写给算是新晋父母的我自己,给自己宽个心,也和有缘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