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是碎成很多块的镜子,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看到的那部分就是真相。互联网的传播速度、信息的碎片化、误导者沟通的高明以及误传者的话语力量使得在网络世界中 --现实生活中也常有--事实似乎已经让位于情绪,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觉得自己选择相信的都是真相。
这本书的作者赫克托·麦克唐纳提出了一个概念“竞争性真相”。就跟真理的概念一样,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集合,真相也有它的集合。而在这集合中,难免会有相互偏差甚至相互矛盾的部分,而高明的误导者和加速传播的误传者出于各种有好有坏的目的可以将对自己的有利的部分提取出来,用动人的故事进行讲述,从而形成了可以让无数个个人相信的,无数个真相。书中将这些真相分为四大类:
1.“片面真相”,沟通者选择的真相。大多数陈述是真实的,但它们并没有传达完整的真相。背景和细节是我们不能忽略的,而统计量和其他数字则是使我们大部分人被误导者利用“真相”玩弄的材料。
2.“主观真相”,可以改变的真相。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观与客观相对立,即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的。而在人事物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主观真相可以不断发生变化。例如,对非异性恋群体的态度;例如,对一件事物的喜恶;例如,对一件奢侈品的估值购买。
3.“人造真相”,人们一手打造的真相。人类世界,就是我们一手打造的。我们可以对任意一件事物下定义、做解释或者起名字,国家可以根据统治阶级的意愿调整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构建。
4 .“未知真相”,影响未来的真相。它就像是薛定谔的猫,不打开笼子永远不会知道它的生死。但,我们可以预测去估计和判断,也可以按照我们的信仰去选择相信什么。
这本书有一点很好的是,在每一个章节后都有一页“如何运用于现实”的指南。对于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这简直是手把手的教学,它明确地指出了我们自身--不想被意见领袖垄断话语权、可以克制自己的情绪、期待真相并一心向善的人--应该怎么做并且应该当心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