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字《TRUTH:How the Many Sides to Every Story Shape Our Reality》,作者Hector MacDonald(赫克托•麦克唐纳)。
从前慢,信息不发达,我们不容易窥探真相的全貌。
现在快,信息大爆炸,我们依然很难接触到真正的真相。
因为我们生活在后真相时代。真相本身就是个多面体,阅读和传递真相的载体也会对真相进行挑选裁剪和操纵,因应需要,有的放矢。
后真相的定义: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情感煽动主导言论的情形。
后真相的四种表现形式:
一, 片面真相:沟通者选择的真相
真实而不完整的局部信息,是为片面真相。它通常是沟通者选择过或者裁剪过的。
形成片面真相的原因有:
1. 事物的复杂性
表面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物也是很复杂的,我们在认知的时候,往往容易漏掉一些重要的方面而看不到它的全貌,导致以偏概全。例如,盲人摸象。
2. 信息的历史背景
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相关的背景因素紧密相连,包括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例如HR在衡量一个应聘者的工作能力时,会结合他的相关背景信息进行综合评价。
3.貌似客观的数据
统计口径如统计方式和单位不同,得出的数据未必一样,即使都是真实的,也会造成不一样的传播效果。
二,主观真相:可以被改变的真相
主观真相是指会受到道德、吸引力、价值观等主观因素影响的真相。这种真相因为是主观的,所以是可以改变的。
例如钻石的价值变化。经过“钻石恒久远”的广告宣传推广,钻石由普通平价的石头成为爱情的象征,变身为价值高昂的珠宝。
三,人造真相:人们一手打造的真相
给事物的定义和命名,会反过来影响现实的真相。
给事务下定义和起名字的时候,往往是从自我的现实需要和目的出发,回避或误导某些真相的存在。例如2014年联合国对苏丹的饥荒评估。
四,未知真相:影响未来的真相
在未来没有成为现实之前,它如果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人们会视其为真相,被使之影响现实。
1. 预测
基于不同立场,人们会对未来进行预测,并用这种预测指导行动。例如英国对伊拉克核武器的预测。
2. 信仰
基于信仰,人们会将信仰的内容视作真相,并为此而展开相应的行动。
在后真相时代,需要保持质疑,避免被误导和自我误导,多渠道多角度去分析、核实,最后做综合、独立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