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乡村振兴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深远意义。今天,我们相聚在此,共同探讨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
一、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口在乡村。乡村兴则国家兴,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乡村承载着独特的自然风貌、传统文化和乡土人情,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村振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必然要求。同时,乡村经济的繁荣也是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点。广大乡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潜力,发展乡村产业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广阔的经济增长空间。
二、当前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在产业发展方面,部分乡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城市相比,在交通、通信、物流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制约了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才短缺问题也十分突出,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乡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问题需要持续解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一)产业兴旺是重点
要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例如,[具体地区]利用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二)生态宜居是关键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对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强对古树名木、传统村落等的保护,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比如,[某成功案例地区]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乡风文明是保障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好乡村的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像[一些地方]开展的“最美家庭”评选、民俗文化节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四)治理有效是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务监督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列举某个在乡村治理方面有创新做法的地区案例]通过建立数字化乡村治理平台,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五)生活富裕是根本目标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除了发展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人口的监测帮扶,防止规模性返贫,确保广大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汇聚各方力量,形成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投资兴业、产业帮扶等方式参与乡村振兴,实现互利共赢。各类社会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为乡村提供志愿服务和支持。同时,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