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
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这阵子,这段话被无数引用,刷爆了社交媒体。
那么,阅读到底有什么用?(重点,敲黑板~~duang)
读书最基本的作用:一、用一种别样的方式打发时间。我想其他人去喝酒打麻将的时候,拿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二、愉悦身心。阅读的大部分书都会忘记,甚至当别人提起来,仿佛自己没读过,然后傻楞楞的听人高谈阔论,但这重要么?NO,阅读不是用来炫耀的,阅读当下的身心体验就足够了。三、拓展心境。在郝景芳的《北京折叠》的集子里收录了一篇小科幻文《宇宙剧场》,里面提到一个观点:世界上有两种科学研究的方向,一个是向内探索,即人类,一个是向外探求,即宇宙。人类的神经突触几十亿之多,与宇宙中的星系相比都有无穷的奥妙。
我无法像旅行者一号那样,遁入茫茫宇宙,但我可以通过阅读踏入人类自己的文明。
2016年,我读了20多本书,考了一个资格证。说实话,我挺懒的,以至于有的书看得半途而废。Ps:有的书没有算在内。
下面是2016年上半年的阅读完成情况:
上半年我首选了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徳 胡赛尼的《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作为开篇来读,之前读过了他的《追风筝的人》,所以这三部作品全部读完算是最后一个了结,之后脑补了关于阿富汗战争的纪录片《大国博弈》,终于算是读完了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网上的评论很多,赞誉很高,不在赘述。重点分享一下阅读后两本的心得。
两本书里都讲到了阿富汗这个充满战争、贫困与种族歧视的国家历史,展现给我们一种无法想象的生活境遇。《灿烂千阳》里两个妇女在暴力、贫穷与饥饿中挣扎求生,里面始终贯穿着女性对于家庭的牺牲与爱。而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初衷。
“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胡赛尼
在胡赛尼的笔下,都有一种主题始终贯穿,就是背叛与救赎。《灿烂千阳》的一开始就充满着悲剧的基调,但读者的心情始终被弱者的命运牵着,走向小说情节的最深处。女主玛丽亚姆一生下来就成了“阿拉米”(私生女),听着母亲关于对于爱的告诫,一方面沉浸在父爱的幻想期望里。但是现实终究还是给了她当头一击:她在十五岁前往父亲的住宅,过完令她难忘的生日回来,母亲自杀了。
在母亲眼里,玛丽亚姆的生活里只有一个信条:忍耐。
母亲死后,来自父亲的渐渐的冷漠,不来看她的冷酷现实,她嫁给了鞋匠希拉德,生活的残酷似乎才慢慢开始。作者在文章中有的描述视角令人沉重,玛丽亚姆成婚后在希拉德的要求下,无论去哪里都要带着阿富汗民族的一种服饰——布卡(戴在头上,像帽子,遮住面颊)。玛丽亚姆一方面得益于布卡遮挡下自己灵魂的安全,另一方面又为自己身为女性,在丈夫的压榨与胁迫下做的种种让羁绊的身形。
这种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下,玛丽亚姆一面忍受着来自家庭的责任重负,一面忍受着战争以及家庭暴力(性暴力)带给她的痛苦。这些就像一块幕布阴影,遮挡着玛丽亚姆每日的生活。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一次偶然的爆炸,少女莱拉无家可归,因为玛丽亚姆一直不孕,希拉德很想有自己的孩子,希拉德趁机接济了她,后来,亦被迫嫁给拉希德。
故事最微妙之处莫过于就是这两位女主,由开始相互嫉恨,到后来的形如姐妹。她们都遭受了来自男权的欺压暴力,于是她们终于反抗了。她们计划逃跑,却被抓了回来,被全身捆绑,仍在漆黑一片的屋子里,遭受暴打。于是,危急的时刻,她们霎时间团结起来,共同来对付这个噩梦,结束这一场噩梦。厮打中,玛丽亚姆开了一枪,打死了希拉德,被捕入狱。
但她们终究还是胜利了,布卡之下我想她们都是带着微笑的。
胡赛尼的故事开始都有一种悲戚的基调,仿佛一开始人物的命运就注定令人悸动。战争,家庭,姐妹,兄弟,父子等这些最平凡的人间血脉都与不平凡的情感紧紧相连。从而故事出现激荡,紧张,沉郁的触感,让人沉浸在纠结之中,加之故事发生在阿富汗这样一个国度,男权,种族歧视以及民族传统,战争背景等让读者的阅读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内心里生发出一种悲戚的情怀,懂得感恩,懂得救赎自我的灵魂。
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本书介绍
关于三本书的读后评论,请戳这里:至悲则善——兼记胡塞尼小说三部曲阅读小史
推荐指数:️️️️
第二本书胡赛尼的《群山回唱》,据说此部小说是他“最具野性”的作品。
《群山回唱》讲述了一对兄妹因贫穷和战争铸成的六十年悲欢离合。围绕父母、兄妹、甚至表亲和继母,他们如何去爱,如何被伤害,如何相互背叛,如何为彼此牺牲的故事。
这部小说形式类似短篇小说集,整部小说一共九章,由一对兄妹的故事开篇,一共九个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的九个故事,故事之间彼此串联。这本书我读完的感受没有《灿烂千阳》和《追风筝的人》感触深,主要是因为故事的开篇有几分吸引人的地方,而在第二章之后,叙述口吻转换,人物的关系到了第五六章后开始在脑里变的混乱。《追风筝的人》的故事情节为单线条,叙述视角一直是男主阿米尔,从阿富汗的生活岁月讲起,一直到美国移民后的生活纠葛,再回到阿富汗找到男主的侄子,走上那一条“成为好人的路”,获得自己心灵的救赎,追到自己随风而逝的“风筝”。
所以,这本书的时空构建更大,跨越了六十年几代人的悲欢离合。有大国(苏联,美国)在阿富汗的博弈,国破家亡,故事主人公被迫流亡,故事涉及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法国,阿富汗三个国度,加上叙述口吻的变化,有的读者在理清故事脉络方面存在问题。
胡赛尼在小说包括《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特别是纯熟的新作《群山回唱》中所展现的天才,就是运用灵巧的手法展现和传达一个地区的本质。《群山回唱》是一部精美的小说,不论你身处何处,只要对存在的意义感兴趣,就都必须阅读它。—《今日美国》
推荐指数:️️️
其余书目推荐:
人类学:《金枝》初次接触人类学是由于大学室友熏陶,他大学自学考到了中央民大的研究生,向我推荐了这本书。《金枝》作者弗雷泽,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这本书是人类学的经典之作,本书从人类巫术宗教的起源说起,囊括了关于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是一部阐述巫术与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可以慢慢读,细细的研习,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金枝》推荐指数:️️️️
文学:《许三观卖血记》这本书中余华悲戚的幽默令人赞不绝口,故事也吸引动人,尤其是许三观躺在家里的床上给几个孩子讲好吃的情节(Ps:口水ing),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感到悲伤,余华的幽默乃是悲情的,是有特殊的色彩的,那种色彩恐怕就是黑色了。
《许三观卖血记》推荐指数:️️️️️
其余书本不做赘述,再来看看我的2016年下半年阅读的如何:
2016年下半年确切的说,我是从7月开始计划并阅读的,所以我说了,本人比较懒,有轻微拖延症。
纵观下半年的阅读量,看起来偏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心理学,所以在此注重心理学阅读书本的推荐。
为什么刚出生的幼儿就会有意识抓握东西?NO,NO,这只是抓握反射。
第一本当推《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本书收录了自心理学科创建以来的经典实验研究,有助于打开学习心理学的方法之门。书中的40个研究按照实验的常规步骤讲述,分为假设,方法,实验过程,结论以及应用补充的几个要点,可以一天阅读一个,通过思考明白其中实验研究的要义。
我感觉最有意思的两个实验:
一个是割裂脑研究,就是通过手术切断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联系,形成的各自进行独立活动的大脑。做了割裂脑手术的病人表面上看行为是正常的,但他们有的事情就做不到了。
第二个是关于“视崖”的研究,婴幼儿有感知空间距离的能力吗?这本书会告诉你。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推荐指数:️️️️️
你是不是有精神病?或许你会反驳我,但从疯子的角度看,我们是不是有病呢?
所以关于心理学的第二本书,推荐《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可以当作心理学的兴趣读物,很有意思。作者高铭访谈了很多高智商的“精神病”患者,而在这些对话里,会让你脑洞大开。但毕竟是一本兴趣读物,并不能当作专业书籍,因此你阅读起来会很快,其中异常恐怖的对话情节,也会令你毛骨悚然。
本书在豆瓣上评分8.5,果壳网上却是毁誉参半,是不是真的出自于精神病患者的真实话语,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网上有这个电视剧可以看。推荐四颗星。
最后她又开了句著名的玩笑:“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推荐指数:️️️️
问:“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有多大影响?”
答:“可能产生一个不婚主义者。”
先讲个小事:我是个老师,最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X,自小父母不合,相互家暴,互相打完,砸坏家中东西,就打孩子X,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过了一些年,离婚。孩子归父亲照顾,母亲离开去某城市三年,父亲期间有过感情,后返回来两人复婚,感情依旧不合,再有一女儿,母亲爱女儿,对X不好,这三年里父亲一直照顾儿子,但母亲很爱女儿。X说,他将来不结婚,我试探性问他,我如果因为犯错惩戒他,他会怎么做?他说要反抗。我问,为什么。X伸出手臂,我看到了一道很深的划痕,那是什么。他说:有次家暴起来,他想到了自杀。
他酷爱二次元,有次我发现他给网上认识的小女孩买东西,并称老婆。但他连吃饭钱都没了,还沉溺于网络里。
我问他:你喜欢她吗?他说不喜欢。你以后会结婚吗?
不会,他坚定的回答。为什么?他说道理你清楚。我想就是目睹了父母的不幸婚姻。目前我还不知道,做哪些积极的事来让他更好的面对这些,所以我读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讲到的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今后的影响之大,值得思考。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多看,了解一个孩子过去,并予以指导。
但这本书也有批评,最近看到有人批判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个体心理学理论观点,认为他们的观点理论是无法通过实验科学来验证的,但有一点值得肯定,根据统计学上的普遍意义来说,他们的观点理论确实影响至今。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在个体 心理学中,阿德勒与弗洛伊德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阿德勒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推荐给孩子正在成长的父母看比较合适。
推荐指数:️️️️
OK,以上就是我给各位看官的推荐的新年读物,怎么样,你的新年还要阅读《意林》和《读者》吗?还要刷朋友圈吗?还是要玩开心消消乐?biu~biu~biu~~
那怎么办?
拿起书本啊,你现在读的书貌似没用,多少年后忘的一干二净,但它会沉淀成你的气质与涵养。不信?那你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