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保持你的愤怒
中午去肯德基买热饮,排队的过程中,发现餐厅里出现这样一幕:
两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由一个家长带着吃午饭,两个人一边吃一边聊武器,相谈甚欢。
中途家长去卫生间洗手,其中一个小家伙(我们叫他A)的表演就升级了,他先是拿起一根长长的薯条直逼对面B的眼睛,接着又把汉堡上的面渣洒进B的饮料里,B用手挡了几下,可能出手比较重,一下子就把A推急了,A下座指着B的鼻尖威胁B,B也不还嘴,站起来,猛地把A推了一个趔趄。
好巧不巧,家长这时候回来了,看了个满眼,立刻指责B,A顺势扑上来恶人先告状,B气得满脸通红,却百口莫辩。
这位家长一看就是典型的“中国好家长”,一边倒的偏向了“别人家的孩子”A,把苗头对准了自己的孩子B,非要让B给A道歉。
B说得很有道理:“是他先找茬的。”
但是家长说:“不管怎样,你推他就是你不对。”
B气坏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把手里的东西摔出了声响,这位妈妈提高了嗓门:“你摔谁呢?你脾气还不小是吧,你马上给他道歉!”
动静不小,周围的看客越来越多,那孩子眼角瞟瞟周围,可能想息事宁人,终于恶狠狠的从嘴角挤出一句:“对不起。”
Chapter 2
不知道为什么,这孩子这句“对不起”一出口,我的心狠狠地痛了一下。
凭什么!
明明是对方挑衅在先,三番五次地侵犯我,我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稳稳得做牢我的正人君子,别说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做不到,就算是成人,也未必有这样的涵养。
更可怕的是,我不还手就罢了,却连摔摔打打,发泄愤怒的权力都没有,而且还要向对方道歉。这是什么鬼马理论?!
如果换做我是这个孩子,才不会和对方道什么歉,我可能摔打得比他还厉害,说不定还要大哭一场,总之,我会尊重自己的情绪,而不会迫于压力,向对方道歉。
但是我敢这么说,不过是因为我童年有通情达理的父母陪伴,如果我的妈妈也像这位妈妈一样强悍,咄咄逼人,也许我也得认怂,而且敢怒不敢言。
时间久了,恐怕我连“怒”的勇气都没了。
Chapter 3
我见过很多连“怒”都不敢怒的人。
同事M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进了公司以后连连周末加班。刚开始,我以为小姑娘手头不富裕,想赚些外快,可是后来听她抱怨,说自己没时间回老家照顾生病的父母,没时间和男友约会,每天忙得像个陀螺,还是不能达到领导满意。
她那个领导,我们都熟悉,见到不好说话的,姐姐长妹妹短,客气得很,见到唯唯诺诺的,便颐指气使,好不威严。
有一次,M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就苦着一张脸,据说是文案又没通过,需要周末加班。我拿过来一看,这哪是M的工作,明明是那领导自己的差事。找了个义务帮工,还硬说是“重用”,这算盘打得还真精明!
我告诉她回家探望父母要紧,这东西让她自己去写,小姑娘听了,暗下决心要去找领导谈,结果她坐在椅子上叹了半天气,始终没有鼓起勇气去敲领导办公室的门,最后还是选择加班,默默的把领导的工作干了。
有人说M做的对,这就是职场,想在职场混,得甘于“当孙子”。
其实不然,敢表态的人到哪里都敢表态,习惯隐忍的人,到哪里都会打落牙齿活血吞。
Chapter 4
有位读者朋友对我说,她的婆婆特别强势,她刚生下孩子四个月的时候,婆婆非要把孩子带回老家抚养,结果一带就带走了8年。
孩子8岁的时候回到城里上学,但是性情已经极为顽劣,常常在学校惹祸不说,还不服管教,最近还敢和妈妈动手了。
这位朋友见孩子和自己动手,就只会悲伤的哭,她觉得自己活得这么卑贱,婆婆不听她的话,老公不拿她当回事,现在连孩子都不把她放在眼里。
她说这是报应,因为孩子不是自己带大的,现在出了问题都是自己罪有应得。
我说其实你应该好好向孩子学习,她惊讶极了:和他能学什么呢?
我说,你的孩子是个敢“发火”的人,当他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他敢表态,敢反抗,这正是你身上最缺欠的东西。
8年前,你反对婆婆带孩子回老家,但是你没有尽力阻拦;8年中,婆婆反对你回家看孩子,你选择忍耐、默许;8年后你终于把孩子盼到了自己身边,但是在孩子攻击你的时候,你依然只会选择失望哭泣。
你永远拿不出自己的底气,永远划不好自己的底线,永远不敢说一个“不”字。
一个不敢“愤怒”的人活得多么卑微可怕。
卑微的人,从来都不是因为遇到了什么强悍的人而变得卑微,而是他自带“卑微”体质,任谁都能欺负你!
所以,我告诉这位朋友,你要向孩子学习,要学习他的“愤怒”。
Chapter 5
有人自称好人缘,情商高,跟谁都能合得来,但是这种“合得来”却建立在自己永远吃亏妥协的基础之上。
表面上维持一种“人好和气”的假象,但是内在活得隐忍又憋屈。
前不久有朋友在群里留言,说自己有一次生病,朋友托亲戚送来了几百元钱,但是那亲戚说有急用,就自己迷了去,直到这位朋友出院,钱也没送来。
这位朋友自己是全职妈妈,本来就没有收入,生着病,孩子日常开销又大,已经有点入不敷出,她心心念念想把钱要回来,又不好意思开口。
她这位亲戚做生意,手头并不拮据,但总是三天两头“坑”她的钱,让她代买东西但不给钱,大宴宾客但是让她结账……
我便奇怪了,这样的人,一次共事已能看穿,又怎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三天两头的被她“坑骗”。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你自己连“愤怒”,连“拒绝”都不敢,你害怕失去这段关系,害怕别人说你小气,别人这样对你,你还笑,还和和气气,你连个情绪都不敢有!
Chapter 6
愤怒是一种情绪,情绪其实是信使,不是敌人。
愤怒其实是在提示人的马斯洛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边界被侵犯。体验愤怒其实是体会自己的需要。
然而这种需要在很多孩子早期的时候就被扼杀了。
很多孩子被告知:“爱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摔打东西的孩子是没礼貌的孩子。”“爱打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乍一听,没什么错,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他为什么愤怒?他有什么需要?他想维护什么?
如果只是强硬的把他的愤怒压制下去了,孩子只会得到两种信息:
1、我的愤怒是可耻的。
2、我的需求是廉价的。
长此以往,孩子便学会淡化自己情绪,忽视自己的需要,不敢捍卫自身的存在权利,也不敢修复被践踏的人际边界。
一个不敢愤怒的孩子,也许是礼貌的,但却是卑微的、克制的、压抑的。
他们长大后会形成这样一种人格,在外极尽所能讨好别人,在家却一身戾气,剑拔弩张,对,他们只敢伤害身边最亲密的人,包括他自己。
Chapter 7
我从来不支持孩子打架,但是我要说,孩子,请保持你的愤怒!
当你的人格被侵犯,当你的底线被践踏,当别人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让你不舒服的时候,你有权力生气,有资格愤怒!
你是你身体感受的唯一体验者,你有权力替你身体里不舒服的感受发声。
顺从不代表任人欺负,妥协不一定代表大度。
不承认自己愤怒的人,只会被别人无休止的侵犯,那样非但不会赢得对方的尊重,还会被别人轻视。
Chapter 8
孩子的心都是透明的,没有圆滑世故做伪装,他们更容易看清自己的愤怒,所以,好好尊重这种感觉吧!
聪明的家长会去了解:
孩子,你为什么生气,你有什么感受?你在乎的是什么?
聪明的家长会告诉孩子:
孩子,你的愤怒可以存在,你的愤怒理所应当。你需要学会的,只是你如何在不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合理表达你的愤怒。
理想化的形象最终未必会让我们轻松,反而导致自我憎恨和无休止的内心冲突。
所以,亲爱的小孩,如果你需要,请保持你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