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坚持原创的day58 适时回顾一下曾经的自己,顺带偷个懒。
自从迈入25岁大关,就有种不明觉厉的紧迫感和拼命渴望成熟的迫切愿望。
某一天的清晨在公交车上打哈欠刷公众号的我,
在遭遇中年危机之前,先被“四分之一人生危机”洗礼了,
油然而生了言之有理细思极恐的复杂心情。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具体是指青年时代对单位、对象、脱贫致富等各方面焦虑的汇总,描述了一种“难道我这辈子就这么回事了吗”的人生危机感。稚嫩,但真实,刺骨。
像是加强了一剂“2016最后几十天我怎么能这么一事无成”的强心针,我拼命想寻找出足以表现自己努力脱离不切实际的蛛丝马迹,用”日趋成熟”作证我的成长。
我的成熟是什么?
成熟,是开始会因为有心事导致彻夜难眠,因为压力山大辗转反侧;
成熟,是即使顺理成章和乐融融下的隐隐不安,对未来自带忧虑危机感,还带着对自己终于学着高瞻远瞩的一丝欣慰;
成熟,是渐渐懂得沉默。独处中诚实面对自己,低潮时多睡觉少说话;
成熟,是明白职场不相信你的眼泪,要哭回家哭,但真正的痛往往哭不出来也说不出口,话到嘴边终是沉默;
画风跑偏了。
但其实还有一种成熟,是终于听懂了老歌,听出了心情,听明白了情怀。
多年以来喜爱听歌的我,不由自主的,会发现随身播放的曲目越来越多的是有些年头的经典,一遍遍单曲循环,比如最近喜欢李宗盛以及他写给别人的歌,原汁原味也好,流行改编也罢,不变的依然是种岁月的韵味。即使花哨增多了,也证明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多变的包容性。
2016年唯一一次去KTV,是天南地北凑起来的几个新疆人在大北京西单吃完涮羊肉的娱乐活动。好久没有参与的我对着点唱机,一时呆滞,脑海里最潮最fashion的是……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与时代脱节的出土文物般未老先衰的我,无语凝咽。
可是最后异常的high,老年人作息的我精神抖擞熬到了散场:我们几个80、90后从80年代出生前的歌唱到90年代等待动画片前的点播台经典再到青春期的天王天后最后到火爆的民谣、摇滚、……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听歌,年少时是爱好消遣,现在更像抒发,与世界无需言语的沟通。
处在这个自觉尴尬的青黄不接的年纪里,不像花季少年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又缺乏人到中年的游刃有余,淡定自若。充斥着焦虑、不安、压力、挫败,却忽略了我们其实处在最好的年纪,开始懂得人情世故,体味人情冷暖,有责任担当,学会独立坚强。
尤其,我们逐渐明白了什么叫情怀。
没有一顿美食不能清理掉的烦躁,
同样的,没有一首好歌不能宣泄的心情。
旋律舒展了容颜,抚平了心灵的沟壑,而歌词恰恰写进了你的心里:
也许是你开不了口的话,
也许是你梦寐以求却不敢尝试的事,
也许是无人知晓,无人诉说的心情。
不言而喻的默契,不药而愈的奇迹。
难以平复是听听陈绮贞,失恋难过时听听林忆莲,诗情画意时听听李健,总有一款适合不同时刻的你。歌曲就是文字表达心意的另一种优美的载体,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跨界获得者Bob Dylan,几十年来用歌曲慰藉了许多人心。
我们这一代,新鲜刺激的东西太多,与从前的人相比,我们真的很少能有纯粹的爱好。
或许,这种带着情怀的东西正是现在忙碌的现实世界所缺失的吧!
我现在特别喜欢,夜深人静找一首歌。
写电影,就放电影插曲;
心情烦躁,就找抒情古典乐。
偶尔也要跟紧一下时下潮流。
也许未来的日子非常圆满,也许一切平平毫无起色,也许幡然醒悟悔不当初,
但至少有一首首老歌伴随我走过独处的日日夜夜,分享我的喜怒哀乐,记载属于我的心情,给予我最需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