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了一下午,一试讲一边改稿子,对着墙练,对着镜子练,录视频练,几个小时感觉自己练的已经很熟练了。
晚八点线上讲书的比赛开始,打开视频直播的那一刻,瞬间紧张。
原来怂比我想象的来了晚了一些。
原来四分钟,竟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哆哆嗦嗦地讲完了,围观小伙伴的时候,发现大家大多跟我一样紧张。
只有今晚的冠军俪娜,声情并茂,表情和手势也尽显着一个成熟的讲书人的风范,稿子准备的几近完美。
她让我看到,那些你羡慕的别人的成绩,都是是努力得来的,作为小组长,她每天的问候都是从语音开始的,即兴发挥一分钟语音问早安,不错过任何可以练习讲的机会。这才是一个学习者的态度。
做一件事就做到极致。
昨天晚上她将演讲稿发到我们的小群,而且配上了语音,那时我们这些人稿子还没出来,可人家已经熟练背诵,并可以娴熟表演了。这个冠军可不是随随便便得到的,是她付出了比我们更多的努力。
对于榜样,我想起来一句话,看到学到要去做到,才能最终得到。
参加一分钟打卡开始喜欢上了讲书,才知道原来想说句话真的很难,看了厚厚的一本书,用一句话提炼观点,还是不知所云。
好在坚持了两天,渐渐地尝到了讲书能带给人的喜悦。也对输出倒逼输入,有了真切的体验。
讲书不仅要提炼观点,还要写讲稿列框架,更要去思考什么样的案例,能作为这个框架里的血肉,引发思考和勤于动脑,安排论据的时候更是培养和锻炼了的逻辑思维能力。
讲是检索自己阅读质量的过程。不在于多,而在于有,哪怕只吸收了一个点,或者得到了一个名词概念,能用自己的案例结合着来讲述出自己的理解,这就收获。
一本书并没有那么多华彩的部分,精华也就占据20%左右。
读一本书,看目录,看序言,再看结尾,基本内容就八九不离十了。
对于有一些阅读经验,理解力够的人来说,粗略的阅读就够了。对于书中的观点,他们会在脑库中寻找相似的概念和案例,触类旁通地理解吸收。
但是像我这种读书少的,脑库中存量不多,还是能细读就尽量细读。促进理解,扩充自己理解力的尺子。
多读书的人,认为是废话的,对我们来讲往往是需要的。如果没有这些废话作诠释,少读书的人是很难理解和消化这个观点的。
讲书就是为了更好的读书,但我知道掌握了这门技能,绝对不是讲一讲那么简单。
讲书会给人带来更多的精彩和可能。
就比如,四分钟讲一段话,不会再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