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城市工作的前行道路。其中,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城市工作错综复杂,涵盖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这就要求城市工作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深刻领悟党中央关于城市发展的战略意图,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确保城市发展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另一方面,需拥有专业的业务能力,无论是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建筑设计,还是城市管理中的交通疏导、环境整治,亦或是社会治理中的矛盾调解、社区服务,都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只有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才能在城市工作的大舞台上长袖善舞,应对各种挑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干部存在担当不足的问题。有的面对复杂棘手的城市管理难题,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利益协调、城市交通拥堵的综合治理等,畏首畏尾,不敢啃 “硬骨头”;有的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如发展新兴产业、打造智慧城市等方面,因循守旧,缺乏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这些现象不仅影响城市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也损害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究其根源,既有干部自身思想认识不足、能力水平欠缺的因素,也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等外部环境有关。
为了提升城市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发力。强化教育培训,为干部 “充电赋能”。在内容上,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又要开展丰富多样的业务培训,根据不同岗位需求,设置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运营管理、数字城市建设等专业课程,邀请行业专家、业务骨干进行授课,提升干部的专业素养。在方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线上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城市工作专题网课,方便干部随时学习;线下组织集中培训、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让实干者 “有为有位”。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将城市发展的各项指标细化分解,如城市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提高等,对干部的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考核。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干部,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同时,设立城市工作专项奖励基金,对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 “撑腰鼓劲”。城市工作充满探索性和创新性,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要明确容错界限,区分因客观因素导致的失误和主观故意造成的错误,对那些在推进城市工作中,出于公心、大胆改革创新而出现的无意过失,予以宽容和理解。建立健全纠错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干部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避免错误进一步扩大。同时,对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及时进行澄清正名,消除负面影响,让干部轻装上阵,敢于担当。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契机,真抓实干,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城市工作队伍,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