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上学是在老家农村,离家里大概一公里路。也不能说是路,因为走的其实是稻田之间的田埂。穿越大片稻田以后就是学校了,学校的名字很有时代的特色,叫红星小学。
教室里的座椅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了,但是清晰的记得教学楼旁有个小土屋,屋里有个大水缸。口渴了大家就会用水缸旁的葫芦水瓢舀水喝,夏天的时候缸里的水特别清凉,一口下去就能神清气爽,回头继续嬉闹。
我那时候大概算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不想做每天的家庭作业。于是跟小伙伴打赌,如果他考试分数比我低就帮我写作业,小伙伴答应了。我应该是有点小聪明,考试的分数比小伙伴高。小伙伴也特别实诚,帮我写了好多次作业。小孩当然不明白笔迹这个概念,这件事没多久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请了家长,然后被爷爷奶奶训了一顿,有人帮写作业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一年级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在武汉城里打拼的父母把诸事理顺以后想把我也接到城区生活。他们打了两个电话,但是我并不愿意
去。在老家有几个从小玩到大(当然也不算多大)的小伙伴,再加上对陌生环境的畏惧,我并不想离开。
但就跟大圣逃不出如来的五指山一样,我最终还是没抵挡住父母的诱惑。他们抓住了当年的我最大的痛点:喜欢看动画。第三次电话没有过多的对武汉的描述,只是把话筒放在电视机的喇叭旁,里面播放着动画节目。老家没有闭路电视,能搜到的电视频道很少,播放动画的频道更少,更别说这个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频道:Cartoon Channel。当年的我根本不懂英语,但还是想方设法记住了这些喜欢的字符。
我很干脆的抛弃了小伙伴们,无视陌生环境的风险,追随着动画里的打斗声来到了武汉。
暑假结束以后就去新的小学开始读二年级了。学校叫太平洋小学,不是大西洋那种太平洋,就武汉一个地名,虽然我到现在还没弄明白为什么叫太平洋。
新学校最初的体验并不好,第一天就没弄明白家庭作业是啥,最后还是我妈找街坊的同班同学问到的。
适应了学习方式以后体验渐渐好了起来,不过跟新同学始终玩得没有农村小伙伴那么热烈。每次寒暑假都会立刻回老家,待上几乎整个假期。
时光冉冉,初中以后学业加重,假期也要参加补习班,在老家的时间越来越少。红星小学也在一个夏天被废弃了。还好时光虽已不在,但记忆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