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画画的时候一般都是从画石膏开始练起,几何石膏、多面体石膏、石膏人像、静物写生、人像写生等等。没有人问过为什么,反正考学的时候要考,老师都是这么教,照做就行。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我们看到的日常物品都是有各种材质和颜色的。用科学的说法来讲,就是光线在物体表面经过反射后到达观察者的视网膜,那么物体表面的质感等特征就会通过光线的反射情况来表现和区分(我胡编的哈,别深究)。而白色的东西,特别是石膏,颜色最浅,表面又不是非常光滑属于漫反射,那么画起来就相对容易。首先是观察起来容易,没有不必要的色彩,物体的结构一目了然。其次是画起来容易,一个简单的圆球都画不好那自然画不好圆球上的花纹。说起来是初学阶段,但是在这步要画的很好也没那么容易。如果能把简单的几何形体画的很好,那也就意味着复杂的一样能画好,因为其底层原理都是一样的。复杂的形体也能拆解成无数的小几何形体,在加上本身颜色的变化和材料的质感,若能分次第达到要求,就能完成从初级到高级的进化。当然,这个过程要经年累月的严格训练才能做到。
初学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眼睛的观察能力有限,以及手头的技巧不够。刚一开始,你是看不出来一个白球上面会有那么丰富的色调变化的。当你仔细盯着一个物体的暗面看的时候,那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块黑灰色,里面的变化其实非常微妙。然后你会发现拿笔的手在纸上滑动时会没那么听话,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无从下手。审视你自己在纸上留下的痕迹也是需要有局部和全局兼顾的观察能力,否则颜色的整体布局就会乱掉,深一块浅一块的不像个样子。
素描是一个观察模仿和制造视错觉的过程。模仿的是物体的样子,从形状到材质。制造视错觉指的是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上弄出一个看起来像三维的东西。这个过程需要一个转换,也就是把你看的东西用铅笔和纸这两种材料进行“再造”。这是创造吗?是又不是。说是,因为一张白纸是经过你的努力才会出现这么一个东西。说不是,因为这个劳动只要是心智正常的人都能办到,花时间训练即可,其结果的差异并不大。
而这一个最初级的训练过程却能看出这套方法的智慧所在。
任何的训练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所谓的简单其实不是低等,而是单纯,洗尽繁华的纯粹。这简单的东西又蕴含着万物的规律,把这画石膏一招练得炉火纯青也就能胜任其他复杂物体的刻画。由一可生万物。画同样的东西,这训练方法是可根据不同的基础有所提升。刚开始时,能画好轮廓就不错了。后来就要看能不能把立体感塑造的很好。再后来就是在造型准确的情况下把明暗变化处理的非常微妙。更高阶段是把画面透视也表现的很好,静物周围的环境也能画的很逼真。
人们一直在向自然学习,可以说科技的进步就是人类不断的总结自然规律得来的。画写生,模仿物体的造型就是这个行为的缩影。
一张平面的纸上一定要搞出一个三维的画来,你说这是不是人类的一种卓然能力与空虚无聊结合的产物呢?本来是爬行动物,非要站起来直立行走;本来不会飞,非要向往蓝天的鸟搞出一堆飞行器来;本来是骨肉混合的俗物,非要追求万古长青和生命的延续,于是就整出包罗万象的文化和历史来。
你说这还简单吗?
石膏看似简单,其实是可简单可复杂,有本事你可以把是石膏上细微的坑坑洼洼刻画得很仔细。
用铅笔在白纸上画画看似简单,其实那是对这两种材料和其表现语言的充分了解和掌握,你知道不同牌子的铅笔和纸画出来的效果还有区别呢!
训练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却是最有效的方式,评价标准很统一,执行的流程也一目了然,且放之四海而皆准。本是西方人搞出来的体系,咱东方人学起来也有模有样。像不像现在的创业思维?目标清晰,可复制,具有行业普遍性,易形成品牌效应(如今谁不认识几何石膏)。
有趣的是这么一个简单方便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却容易被人忽略,因为学生觉得这未免也太简单了吧,所以画不了两天几何形体就跑去画更复杂的静物写生甚至人像写生了。不是学生傻,而是没人告诉他们,往往那些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东西却藏着至高的真理。
这不,我就是那种自以为是的人,几乎没咋画过几何形体,上来就画石膏人像去了,还洋洋得意的认为自己有些天分。殊不知自己犯了大忌,害得我在中央美院附中出身的老婆面前根本不敢提自己会画画这件事。瞧,现原形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