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很近 但见面很远

深圳很近 但见面很远

转眼,这已是我来深圳的第九个年头。

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深圳,美其名曰我是位资深的"来深建设者"。

当年,那些一起来深圳的同学,一部分已经选择离开深圳回到家乡发展。

当然,在深圳的这么些年也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但是自己的性格一直都不太主动去和朋友们联系。对于我手机里面很多联系人都只是,我们彼此存在手机里。但真的很少去联系更别说见面了。更多的可能是在微信朋友圈里默默地彼此关注着。

几天前,邓桑突然发微信给我,说有事情要请教我,寒暄了几句,接着说太晚了白天再聊。 邓桑还是七年前一起学日语的同学,学完日语课之后,就再没见过面了,也忘记了什么时候加的微信,这几年也基本没什么联系。

其实我挺不好意思让人知道,我曾经也是付费学过日语的人,目前来说之前学的基本上都忘掉了。记得邓桑学日语是因为工作的需要,而我去日语是因为那时候工作不是很忙,想学点东西提高将来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回想起来,自己当时好像还蛮上进的。

邓桑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起初我以为他的第一句话可能是日语要来考核一下我。谁知道他第一句 long time no see ,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确实是挺久没见过面了,细数,都快7年了。如今,他是一个五岁孩子的爸爸,而我也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了。他说他的妻子想和我一样走上兼职的道路,想跟我见面聊一聊给一些建议。其实我在这方面并没有做的有多好,只是一直在坚持着,就我所知道的,当然会知无不言。于是他的妻子加了我的微信,在微信里和他妻子约了见面的时间地点。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心里一颤,深圳虽近,但见面很远。

是啊,这些年很多朋友都一直都在深圳,但是却不曾见面。深圳,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很多人上班都要花上一个小时,要是在老家一个小时的车程可以从乡下到县城,或者是从县城到省城。我记得刚毕业的那一两年可能同学之间联系会多一点,周末可能会一起聚聚。可是,渐渐的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新的圈子,渐渐地少了联络。

于是,我们定在了周六见面。无情的岁月好像更偏袒男士,七年的光景,在邓桑的身上似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对于我来说明显是多了岁月的痕迹,真是不公平。也见到了邓桑的妻子清,生完孩子身材皮肤还是保持的很好,好吧,我承认,不是岁月的不公平,而是个体差异太大……。在交谈中感觉,清应该是和我同频的。同为母亲的我们似乎会有更多的话题,更多的共同语言。

说起孩子,清说,她很愧疚,只在母乳期的那一年把孩子带在身边,中间那三年多一直放在老家,而如今孩子快5岁了,今年接过来一开始都不怎么粘自己。对于孩子那3年的成长点滴,她们两是一片空白。到现在,孩子的安全感依旧严重缺乏,白天可以和自己一起午睡,但是晚上却不能安稳地入睡。所以才会计划接下来的日子要自己照顾孩子,在照顾孩子和家庭的同时可以有一份兼职的收入。其实,我特别能够理解这种心情,自己曾经也纠结过,只是我早一点做了选择。

几天前,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就是清的那句话 “深圳很近,但见面很远” 可能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吧。点赞的人,评论的人很多,或许我们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的彼此关注着。但,其实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很近。

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深圳,美其名曰我是位资深的"来深建设者"。

当年,那些一起来深圳的同学,一部分已经选择离开深圳回到家乡发展。

当然,在深圳的这么些年也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但是自己的性格一直都不太主动去和朋友们联系。对于我手机里面很多联系人都只是,我们彼此存在手机里。但真的很少去联系更别说见面了。更多的可能是在微信朋友圈里默默地彼此关注着。

几天前,邓桑突然发微信给我,说有事情要请教我,寒暄了几句,接着说太晚了白天再聊。 邓桑还是七年前一起学日语的同学,学完日语课之后,就再没见过面了,也忘记了什么时候加的微信,这几年也基本没什么联系。

其实我挺不好意思让人知道,我曾经也是付费学过日语的人,目前来说之前学的基本上都忘掉了。记得邓桑学日语是因为工作的需要,而我去日语是因为那时候工作不是很忙,想学点东西提高将来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回想起来,自己当时好像还蛮上进的。

邓桑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起初我以为他的第一句话可能是日语要来考核一下我。谁知道他第一句 long time no see ,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确实是挺久没见过面了,细数,都快7年了。如今,他是一个五岁孩子的爸爸,而我也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了。他说他的妻子想和我一样走上兼职的道路,想跟我见面聊一聊给一些建议。其实我在这方面并没有做的有多好,只是一直在坚持着,就我所知道的,当然会知无不言。于是他的妻子加了我的微信,在微信里和他妻子约了见面的时间地点。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心里一颤,深圳虽近,但见面很远。

是啊,这些年很多朋友都一直都在深圳,但是却不曾见面。深圳,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很多人上班都要花上一个小时,要是在老家一个小时的车程可以从乡下到县城,或者是从县城到省城。我记得刚毕业的那一两年可能同学之间联系会多一点,周末可能会一起聚聚。可是,渐渐的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新的圈子,渐渐地少了联络。

于是,我们定在了周六见面。无情的岁月好像更偏袒男士,七年的光景,在邓桑的身上似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对于我来说明显是多了岁月的痕迹,真是不公平。也见到了邓桑的妻子清,生完孩子身材皮肤还是保持的很好,好吧,我承认,不是岁月的不公平,而是个体差异太大……。在交谈中感觉,清应该是和我同频的。同为母亲的我们似乎会有更多的话题,更多的共同语言。

说起孩子,清说,她很愧疚,只在母乳期的那一年把孩子带在身边,中间那三年多一直放在老家,而如今孩子快5岁了,今年接过来一开始都不怎么粘自己。对于孩子那3年的成长点滴,她们两是一片空白。到现在,孩子的安全感依旧严重缺乏,白天可以和自己一起午睡,但是晚上却不能安稳地入睡。所以才会计划接下来的日子要自己照顾孩子,在照顾孩子和家庭的同时可以有一份兼职的收入。其实,我特别能够理解这种心情,自己曾经也纠结过,只是我早一点做了选择。

几天前,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就是清的那句话 “深圳很近,但见面很远” 可能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吧。点赞的人,评论的人很多,或许我们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的彼此关注着。但,其实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很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上和婆婆开玩笑,她喜欢什么事情都说死死死的,我就说她有这么严重吗?要到死的程度,然后她就笑了,换做以前肯定就生气...
    许晓凌_中阅读 1,020评论 0 0
  • 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找书单”的文章,里面我表述了对随意向他人伸手要“书单”的反对,那么今天这篇文章讲讲从如何找到有...
    卓文业阅读 3,405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