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我来说,起这样一个标题是很不恰当的,因为我实际上还是个孩子,而这标题似乎应该是以一个教育专家的口吻来说。虽然这显得有些奇怪,但我还是想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谈这件事,让各位家长了解我真正的内心和感受,这样家长们可能更能体会得到孩子们的心情。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告诉各位家长的是——考虑孩子的感受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我的爸爸是一位讲师, 虽然在教育方面算不上多有经验,但他在注重孩子(我)的感受这方面做的非常好,我也从中体会到了许多。下面,我就通过三方面来举例。
首先,在日常生活方面。平日里不管是购买与我相关的日常用品还是衣服鞋袜之类的,我爸爸都会考虑到我的喜好和感受,让我自己选或者是让我表明喜欢的类型,然后爸爸来把关质量。这样做既不会让孩子有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感觉,也避免了到货时孩子不满意这种情况。这一点相信大部分家长都能做到,各位家长一定要继续保持哦。
其次,是商讨问题这方面。每一次要商讨问题,如家里要决定某些事或出门旅行前选择去哪玩,爸爸都会询问我的意见,把我当作大人一样看待。而且,每次爸爸问我后都会加上一句“没事,你就说你自己的想法,最后我来做决定”。因为每一次爸爸问我的想法时,我总想把事情想周全,所以不免会有些焦虑,爸爸这么一说,我的焦虑感瞬间就消失了。虽然像去哪玩这种事爸爸一般最终都会选用我的建议,但每次爸爸加上这样一句话都能让我放松很多。而如果爸爸不顾虑我的感受和想法,我可能逐渐就会感到自卑,认为自己在家里不被重视,不被需要。如果孩子将这种自卑感带到将来所处的社会,结果可想而知,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各位家长,平日里做决定时一定要询问孩子的意见,不要把他当作小孩来看待,也不要让他养成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的习惯。您可以不采用他的意见,但是您一定要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这也会让他更有责任心。
最后,是关于公共场合的问题。因为我还未成年,所以和其他孩子一样,很多时候会犯一些原则上的错误。这时爸爸就会很生气。但是,只要是在公共场合,爸爸就不会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我,而是等回到家以后再教育我。这点让我非常感谢爸爸,因为爸爸考虑到了我的感受,在外面给足了我面子,不让我感到难堪。即使回家后仍会被批评教育,但我内心心甘情愿,甚至还会有敬佩之情。但如果反之呢?孩子在青春期尤为敏感,他很可能觉得自己颜面尽失,因而选择破罐子破摔,最终毁了自己的人生,而有的孩子甚至可能走上极端。如果您在教育孩子时不会太过注重场合的话,请您稍微改换一下,千万不要在公共场合打骂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的熟人面前!),您可以将教育的时间放在回家后,或选择一个隐蔽的地方,并告诉孩子自己这样做的目的。这样的话即使孩子不表现出来,也肯定是会心怀感恩的,并且会更加听话。
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让我受益良多,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要时刻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立场和处境想问题的道理。作为一个被着想的受益者,我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很喜欢我爸爸的这种方式方法,想必其他孩子也一样。如果家长们能在原有的教育方式上再稍微改进一些,更加注重孩子的感受,那么您的教育方式就会更加完美了,孩子们也会更加愉快,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必然会相应减少。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各位家长们有没有发现,我想说明的“注重孩子的感受”其实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明白您是理解他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但您让孩子知道您是能体会他的,他首先从内心就会感到高兴,因为他知道自己多了一个知心朋友,他会开始将内心活动告诉您(这正是许多家长求之不得的!)。然后,他会开始变得更加听话,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逐渐也能开始理解您的心理了,这也就说明您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会减少许多。而如果想要达到这种境界,也就是让孩子明白您是理解他的,这个过程肯定会很漫长,家长们一定要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让孩子自己感觉到这一点,直接告诉孩子“我理解你”是没有用的。只要各位家长能坚持,就一定会取得成果,而且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益处。
最后,祝愿每一个家庭都能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共度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