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是苹果般的绿,
天空是在阳光中举起的绿酒,
月亮是其间的一片金色花瓣。
她睁开眼睛,她的眼睛
闪耀着绿色,像初开的花朵
那样清澈,如今初次为人所见。
早课抄了英国诗人大卫·赫伯特·劳伦斯的诗歌《绿》。我不是诗人,所以无法理解黎明的天光为什么会是绿色,但我真的喜欢“月亮是其间的一片金色花瓣”这一句。
休息了六天半,今天又重返校园上课了,五天后,也就是本周的周六、周日要举行本学期的期末联考了。鬼知道这考试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偏偏要安排在双休日,又是与大多数单位错位拧巴的一个安排。但这样的安排必定是有话语权的人做出的,卑微如我者无有话语权,也改变不了什么,但不平则鸣,总是要发声的,即便这声音微弱得有时连自己都听不甚清晰。
周一的课,上午前三节无课,抓紧时间编期末专项训练。三节课的时间,编出四套,付印三套。每个人都期望有一个好结果,但好结果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先不要去想那个结果会怎样,先做起来,尽心尽力地去做,即便有怨气,宣泄宣泄也就罢了,或许无处宣泄,也无须宣泄,该做的事儿还是应该做起来的。后两节课三班和二十班的进度拉齐了,都在做讲现代文阅读训练。这样的课是没有区分度的,根本看不出平行班和实验班有什么质的区别。我很惶惑,每当这个时候都如履薄冰,我自忖无能:我是教语文的,不是教语文考试的。
临近假期了,学校也开始对假期工作进行部署了,工作很多也很烦杂,其中关涉语文的就有读书活动。书香校园的创建也有几年的光景了,也确确实实有些老师和孩子在读书,但并没有形成气候。读书活动应该有方向、有目标,不能胡乱让孩子们自己确定读什么不读什么。偌大个学校,校园大,楼层高,科室多,人数众,偏偏图书馆还要外聘人员来管理,想想就让令人意气尽消。年初仿照外地名校经验也确定了东丰二中高一高二学生必读书目,发给百成,但愿能给孩子们的读书指明一点点方向吧。我自知德薄才疏,所列书目或难入大家法眼,但行好事,心到佛知吧!善哉,善哉!
高考后,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学校东门的街路边上总会有高三毕业生在摆摊售卖学习资料。这种活动似乎从前年高考结束就开始出现了。相较高考前夜撕书造雪漫天飞扬,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当时觉得挺新鲜,也觉得甚可为之,并没有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妥。去年如此,今年亦是如此。市场经济商业化社会,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从来如此。但真的就没有人问:“从来如此,便对吗?”据说,我只是听说,昨天晚上是高一、高二学生返校的第一个自习,今年高考中得高分者便深入到教室,向正在自习的孩子们宣传假期补习文化课的事儿,而且是回馈母校帮助学弟学妹的有偿补课!莫名惊诧!如果真的是回馈母校,帮助学困的学弟学妹,就要拿出诚意来,义务地、无偿地做一些事情。如果这些高考高分者真的是家庭困难,以他们的成绩应该像往年一样受到政府的表奖,还可以得到各种资助。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一段时间是应该做点什么,但绝不应该是唯利、唯名。钱理群先生曾说北大清华实际上就是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过去我还颇为怀疑,总以为高分的孩子不至于此吧,但现在我倒有几分相信了。这样看来高考高分的孩子除了成绩比其他成绩平平或不甚理想的孩子高一些外,别无可观。如果说还能多出来点什么,我觉得也就是势利、功利、自私而已。我倒底还是怀想刚毕业时在职业高中时教过的那些学生了。
晚饭后继续西城区走步,斜照在山,晚风习习,一个人走在路上是一种愜意的享受,想我所想,念我所念,无人干扰,既健身又清心。步数超过一万六千步,全天步行超过十一千米。
冲澡,晚课,流水账,读书。(看你还能坚持多久!)
晚课抄《诗经·小雅·菀柳》: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抄了《论语·子罕第九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抄了《禮记·曲禮上第一》: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