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躺平”才是顶级生存智慧?《道德经》这波操作我服了

读《道德经》里“天长地久”这段时,我差点笑出声——这不就是给当代“内卷人”开的解压药方嘛!老子说天地能活这么久,根本不是因为天天“卷”着搞自我增值,反而因为它从不想着“为自己活”,结果反倒活得最长久。这逻辑放现在看,简直像反内卷天花板。

你想啊,天地要是有情绪,天天纠结“今天我要不要多放会儿太阳涨涨知名度”“这片云会不会抢了我的风头”,估计早被自己内耗没了。可它偏不,该下雨下雨,该刮风刮风,全是为了滋养万物,没半点“私心”,反倒成了最稳固的存在。

这道理用到人身上更有意思。生活里那些总想着“我要先占好处”“我得比别人强”的人,往往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要么得罪人,要么把自己累垮。

但那些愿意“往后退一步”的人,比如团队里主动帮同事搭把手、不抢功劳的人,反而会被大家记在心里,慢慢成了核心;那些做事不总盯着“我能得到什么”的人,比如志愿者、公益人,看似“亏了”时间精力,却收获了比物质更珍贵的认可,反而活得更有价值感。

说白了,老子不是让我们当“冤大头”,而是教我们换个活法: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你越是盯着眼前的小利益不放,越容易被利益困住;反而放下一点“私心”,多考虑别人、多做些有价值的事,最后得到的会比你想要的更多。就像种果树,你不是天天盯着果子啥时候熟,而是先浇水、施肥、剪枝,最后自然能吃到甜果子。

现在再看那些动不动就焦虑“35岁危机”“怕被淘汰”的人,或许该学学天地的心态:少琢磨“怎么让自己更厉害”,多想想“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说不定哪天回头看,你会发现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活成了别人眼中“走得稳、走得远”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