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永远只有对,没有错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案例回顾: 班里一男生,15岁,九年级,个头不高,脑子聪明,刚到班级成绩也不错,但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自己的错,仿佛总是别人错了,自已是无辜的。比如上课老师明明看到在打瞌睡,课下老师找他,他要么说:老师我上课没有打瞌睡,要么说:我是打瞌睡了但我没有真睡着,要么说:老师你看xx同学上课也打瞌睡了你为啥不批评他?成天不是说xx老师冤枉他了,就是说x×同学冤枉他,一周总要哭几次,并且一哭课也不听了,饭也不吃了,老师讲道理也沒用,非得等他自己不气了,一切又恢复他原来的模样,吓得任课老师不敢说,其他同学不敢惹。已经和他妈沟通几次了,收效也甚微,家长每次总急于替儿子找理由,一再强调孩子从小到大就是这个脾气,喜欢夸,不喜欢找毛病,在家里也是谁也惹不得。
另外: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总是拉后腿,其他同学想帮扶,但他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时间久了,小组其他成员都要求调换他,但其他小组谁也不想要他。现在双休日玩手机,作业也不写,成绩已每况愈下。
案例分析之我的观点:
首先,用“放大镜”找优点,可劲夸他。因为:1.家庭原因,父母都急于小孩子的优点,替孩子说话,那我们为何“背道而驰”,弄个水火不容,让自己再失去一个理应志同道合的战友;2.现实原因。我们曾用诚恳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对他说教过,结果呢?毫无作用。而且还把这“学生”气个不吃饭、掉眼泪,让人家伤身又伤心的。何必呢?所以我们“反弹琵琶”——反向出击。明明眼睛里看到了他的不足,还要侧面出击,告诉他:某某同学上课打瞌睡,制止力真是差。不像你,虽然也有点犯困,但一直努力支撑着,可见你是很有毅力的、挺具有自律精神的孩子。不过,老师相信你的自律精神可以更“强悍”,让老师在课堂上看到你又大又专注的眼睛,怎么样?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不要对我们产生“敌意”,这是继续沟通交流的前提。
接着,交给他“班务”,给予他厚望。比如:卫生角笤帚的摆放、作业的收交、仪容仪表的检查等。在安排任务时,一定要表达出他有这个能力、而你又特别欠缺这个能力或者急需有这种能力之人当助手的强烈愿望。而且这些活你得掂量过,他确实能胜任。
这样的目的是培养他的责任心和集体意识,让他体会到“集体事务”的苦与乐(包括老师的表扬)、爱与恨(爱守纪律的、恨落后腿的)。在实践中,他会体会到不遵守班规班纪的学生有多气人、恨人。他肯定也会在你那里打小报告,而你对他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就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展开了。这样就等于间接地教育他:不要我行我素,要与团队保持一致。
然后,引导家长做好“配合”工作。如何引导?结合现实,我觉得还是得先夸“人家孩儿”。一是为继续深入地沟通交流营造氛围,让家长感受到,我不是来“告状”的,而是来“报喜”的。二是,家长是成人,夸着夸着,他肯定也会多多少少地谦虚起来。只要家长说出孩子的“一个字”的缺点,咱们就赶紧接住话茬,深入下去。谈谈孩子确实有这个问题,再渗透如何改正,到最后再说:咱娃也就这个小缺点了,咱们共同努力,帮他克服克服。
而接下来,就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精力在这上面,因为你要紧密观察,并及时与家长反馈这个小缺点的整改情况。当然,整个过程,一定不要吝啬赞美哦!
最后,未雨绸缪,做好“证据”准备。什么证据呢?就是他明显的、屡教不改的、已给班级管理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的证据。比如课堂睡觉,比如座位邋遢的卫生等,可以先录制下来,在他“死不认账”时,可以让他一人“欣赏”一下,注意是让他一人欣赏。然后要根据这孩子的反应做进一步的教育工作(他就是哭,也不是冤枉委屈的泪。顶多是恼羞成怒的泪,这眼泪只用观察,不用“哄”)。
当然,这一招最好是在你已经“可劲夸”他一段时间之后,在你们之间已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或信任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