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天天盼着放假,因为放假了可以不用写作业,更不受约束,下水捉鱼,抓不到鱼傍晚时分可以拿着手电去抓螃蟹,夏季的周末还可以去抓知了猴,不过一般都是怕家长逮住,偷偷跑出去玩这些。哪怕去地里放羊,也可以和小伙伴们玩角色扮演,把羊放到路边让它自己吃草,我们几个找个宽敞的小土丘,开始我们的表演。那个时候最出名的电视是《新白娘子传奇》小伙伴们谁都不愿意扮演法海,挣着去扮演白娘子,在不也要争个小青。我总是争不过大家,妈妈小时候又喜欢给我留个小平头,所以法海的角色总是留给我。但是每次扮演的时候伙伴们都要说我算了吧你演不出来法海的坏来,还是过来演个许仙吧。他们找出来小伙伴中最像坏人的去扮演许仙。
渐渐我们长大了,我们村和我一起的小姐妹没有一个跟我一样考大学的,她们有的选择去上技校,有的选择出去打工,渐渐的我们渐行渐远。高中,大学,工作我再回归社会终于和她们再有共同语言的时候发现她们早已是孩子妈妈。只能是每年走娘家时我们才能相见,有的甚至娘家都不在老家。农村已不再是原来的农村了,大多数人家都搬走了。
五一假期回老家,我们那条街双排20多户人家只有两个老太太在老家住着,偶尔还被孩子们接到城市去,若不是她们一再坚持不适应城市的生活估计这两个老太太也走了吧。老街上的人们都分布在全国各地,十多年了大家应该都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了吧。前两天堂姐跟我抱怨说她感觉她的孩子没有姥姥家,(是我婶婶家的,堂哥结婚后婶婶便去了堂哥定居的地方黑龙江看孩子去了,我叔叔也去了,堂姐在老家)从来没有回姥姥家这个概念,以前我妈妈她大娘在老家时还可以去我妈妈那里,现在我妈妈也跟着我弟弟去了外地定居(昆明),她说前段时间自己跟婆婆有点小矛盾拌嘴了,心里很不开心想找个地方清静一下,不知不觉就把车开到了老家,看看我家大门锁着,她家大门也锁着,自己干脆也没下车,躲在车上哭了一场,掉头又回她自己的小家了。我跟她讲或许这就是成长吧,即使父母在家也不会把拌嘴的事情跟父母讲,但是看到这个曾经长大的地方哪怕在这里呆一会,心里都就会感觉到心安。这种心安不是跟父母视频就能解决的,或许我们缺的不是关爱更是对熟悉的安全的放松的地方怀念留恋和不舍。
每个人对自己长大的地方都有一种情结,不管走到哪里,那个我们长大的地方似乎都是最温暖的地方,即使《都挺好》里面苏明玉已经独立,即使她的那个老宅子有她伤痕累累的回忆但她还是不愿丢弃,要把那个老宅子买过来,或许她哪天受了委屈也会躲里面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