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起笔来,打磨你的手艺
之前读一篇文章写笔下的人物拉面、下拉面:
“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
觉得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人物干活麻利熟练,干脆利落,整段文字很有动作性和画面感。读完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爽”,两个字“真爽”啊。
这种效果是如何达成的呢?本着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好奇心我展开了探索。
如果把这句话
“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
改成这样“他首先把一拳头大的面揪起,接下来把面搓成匀粗的长条,然后再把长条压成平扁的形状”
感觉如何?流程倒是很正确了,但是不是少了点干脆的劲儿,像是学艺的徒弟苦心费力地记住流程拉面,或者教拉面的师傅在百无聊赖地教不成器的徒弟。同时在我们脑海中也不那么容易出图了?
对,这就是短句的力量,此处为了表现人物动作干净利落,手艺精湛而在文章中多用短句,简洁明快。当然,为了表现情感的悠长含蓄、思念的蕴藉绵延当然也可以用长句。所谓长短句可以互换也,这也是大家初高中所学过的语文基本功,但是当时可能只为题目要求而互换却缺少互换练习目的的概念,实在是可惜。
而现在有一本书能够打通写作脉络,将目的和练习路径、方法一一呈现,示范你例子且加以分析,同时指导你举一反三。对,这本书就是罗伊·彼得·克拉克的《写作工具》。彼得·克拉克是文学博士,在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学院之一波音特学院任教超过三十年,被认为是新闻媒体界最有影响力的写作指导教师之一,培养出了包括两位普利策奖获奖作家在内的众多杰出者。
有时候,我们对优秀的文章会产生顶礼膜拜的感觉,认为文章本是天成,而写文章的方法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正是这种敬畏之心让我们敬而远之,特别赞同本书作者所认为的把写作当做木工活,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而是向打一件木器一样有方法有工具可用,而这本《写作工具》就是你的写作工具箱,它与木工的有锤子、凿子和耙子的箱子不同,只要你掌握了这个写作工具,那么终身属于你,无需归还,而且在你的写作经验中,它们还可以被清洗、打磨和传授。
一部优秀的作品必然有它的来时路,罗伊·彼得·克拉克不仅从诸多的写作著作、优秀作者及其作品以及兢兢业业的写作教师中提取了这些写作工具,同时他积极与职业作家、编辑对话,谈论阅读和写作如何能达成预期的效果,这些都使他这本书确有实效。
《写作工具》全书以写作基础、特殊效果、高效模板和有益习惯结构全书,从微观到理论,层层递进。首先学习词、句、段落的编译策略,如用标点符号控制节奏和空间,第二层学习简洁、清晰、富有创意和说服力的写作要领,如本文开头所说的长短句即在本部分,第三层学习组建故事和报告的方法,而且作者会给他的工具一个形象的名字,如“沿路放上金币”,聪明如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最后聚焦日常写作的习惯范例。
所以,人生苦短,莫要等待,拥有你的工具库,去打磨你的写作手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