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走入职场前夕,我听了一期《圆桌派》关于职场跳槽的讨论。
其中各位嘉宾围绕着现在许多年轻人在短时间内不断地跳槽这个现象谈论各自的看法。对于这个现象,我个人还是挺能理解的,我觉得应该是跟个人职业规划和定位有关。
跳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方向性的跳槽,另一种就是没有方向性的跳槽。有方向性的跳槽的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跳槽,跳槽之后要做什么,他们一般都有自己明确的一条规划路线,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而另外一种没有方向性的跳槽的人,因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就想通过不断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工作,来达到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的目的。相较于前者,后者的试错成本较高,他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未知的挑战。在这样一个不断跳来跳去的过程中,人容易变得迷茫,最后可能迷失。
没有人能够确保自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这其中包含着多少不确定的因素,是我们无法预知的。当我们不断找寻机会的同时,时间成本是在不断增加的。
我们这一代的人普遍都有焦虑的症状,准确的说,应该是焦虑趋于年轻化。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在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同时,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面对不断进步的社会,人们开始逐渐接受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你不变就可能落后,往大了说,就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变化即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内心的安全感就可能发生变化。在过去的年代,如果能够待在事业编的政府单位,就意味着生活有了保障,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金饭碗”,但在今天,虽然说在政府单位上班压力应该算是比较小,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企业单位工作,为了一份不高的工资,就要接受经常加班的现状。大家都在马不停蹄地往前冲,你怎么敢停下来休息呢?于是这就会加重一些人的焦虑,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和疏导,容易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谈论中,还提到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点,就是在这篇文章的标题“一线的城市,三线的人”,我感觉这个句子挺有意思的。首先,一线城市,大家都能比较直接的理解,例如北上广。三线的人,这个词可能在定义上会比较主观,对于这个词我个人的理解是,在眼界,格局方面相对来说没有达到较高水平的人。每个人的定义可能都会有些不一样,但是这句话表明上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差距”。有可能你是一个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人,但是你的资质却是属于三线城市的水平。或许你现在只在一个三线小城市打拼,但是你的能力态度确是在一线水平。
在后面,他们谈到要如何在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通过工作站稳脚跟呢?答案是做一个靠谱的人,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就像有句老话,先做人,再做事。你把自己打造好了,到哪里你都不会失业,就算是扫厕所,你也会扫的比别人好,这就是你最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