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
01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曾有人这样问作者:
问:您是怎么想到“七个习惯”的?
答:不是我想出来的。
问:这是什么意思?是您写了这本书!
答:是的,确实是我写的这本书,但这些准则确是早在我之前就广为人知,这更像是自然法则。我只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为人所用。
二十七年前,作者柯维首次出版了这本书,给它起了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名字是那么“鸡汤”、那么“成功学”,以至于很多人听说了这个名字就对他敬而远之,我就是其中一个。(当然作者当年肯定是无心的,因为当年还没有“成功学”一说)
直到我在樊登读书会中听到了樊登的推荐,他说,这是一本在他人生最迷茫、最低谷的时候,有幸读到的一本书,这是一本改变他一生的书。这些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让我更好奇的是,这是一本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书,从它问世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工业化时代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而它却依然被封为圭臬,丝毫不过时,这又是为什么呢?
带着这些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02阻碍成长的元凶——定式思维
一切学习开始前,都要从破除自己的思维定式开始。
思维定式就是我们相对固定(习惯)的,“看”世界的方式。
这个“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
所以,思维定式就像是我们戴的眼镜,我们其实是透过它看世界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
我们知道,好的眼镜,能够矫正视力;而不合适的眼镜则会歪曲真实的世界。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而错误的思维定式则会误导我们。
作者分享了他的一次尴尬经历,来说明这一点。
我赶回家参加女儿三岁生日的派对, 结果刚进门就发现女儿在前厅角落里,挑衅般地抓着所有的礼物,不让其 他小朋友玩。
我的第一反应是,在场那么多家长都在目睹女儿的自私表现 ,这让我十分难堪。再想到我本人就在大学里讲授人际关系,这种难堪情绪又多了一重。
我很清楚,至少感觉得到这些家长们都在期待着什么。
……
我对自己说:我真应该绘女儿传授 一下分享的概念,这可是最基本的价值观之一。
……
最终让他和女儿的沟通失败,他抢过了女儿的玩具分给大家,而孩子既没有学会如何分享,更没有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原因就在于,他太在意大家对自己的看法,反而不够重视孩子的成长和彼此的关系。
如果跳出定式思维,或许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要不要分享玩具;或许可以带他们做个游戏转移注意力;亦或许孩子一旦体会到了真正拥有的感觉,自然会乐于分享。
一切就会变得完全不同。
03越努力越糟糕
如果思维模式错了,越努力越糟糕!
我们的思维模式,就像是一张地图,一旦思维模式错了,就像拿着错误的地图去找路一样。
对此,你可以改变行为,比如更努力、更勤奋,更迅速,但这只会让你更快地到达错误的地点。我们可以摆正态度,乐观地面对失败,越挫越勇,但只会让更坚持自己的错误。因为,根本问题并不在于你的行为和态度,而在于那张“地图”。
日本管理大师,稻盛和夫也有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
结果=热情*能力*思维方式。
他尤其强调,“思维方式”的决定性作用。
他认为,热情可多可少,能力可大可小,而思维方式则有可能是一个“负值”。
也就是说如果思维方式错误,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甚至会把事情变得更糟。
因此,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思维定式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而且越是这样,就越是应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验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而如果思维方式能够改善,那将释放巨大的力量。
很多人在生死关头会大彻大悟,重新审视生命中的优先次序。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人们突然接受一个新角色的时候,比如丈夫、妻子、父母、主管和领导。
梭罗(Thoreau)曾说过:一课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定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04成为经典的秘密
这本书之所以不是一本“成功学”的书,是因为并不指导我们如何成功,它只帮我们“塑造性格”。
而塑造性格的方法就是坚持“原则”。
原则对于人的意义,就像是灯塔之于航船。
作者为了说明这一点,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两艘演习战舰在阴沉的天气中航行了数日,浓重的雾气使得能见度极低,因此船长留在舰桥上压阵。入夜后不久,舰桥一侧的瞭望员忽然报告:“右舷位置有灯光。”船长问他光线的移动方向,他回答:“正逼近我们。”这意味着我们可能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船长命令信号兵通知对方:“我们正迎面驶来,建议你转向20度。”
对方说:“建议你转向20度。”
船长说:“发信号,告诉他我是上校,命令他转向20度。”
对方回答:“我是二等水手,你最好转向20度。”
这时船长已经勃然大怒,大叫道:“告诉他,这是战舰,让他转向20度。”
对方的信号传来:“这是灯塔。”
然后我们改变了航道。
可见,灯塔在海中,就是一种绝对话语权的存在。
我们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就像行驶在茫茫大海中。似乎什么都能做,却很可能什么也做不好;似乎哪都能去,却很可能哪也到不了。
在海上寻找方向,只能靠罗盘和灯塔;而寻找人生的方向,唯有依靠原则。
因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侧重。有时可能是学习,有时是家庭,有时则是事业。唯有原则可以坚持,可以成为指导我们人生的航标。
而这本书,也正是坚持了那些科学有效的“原则”,使它自己成为了一座灯塔,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它依然在,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