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一石萃聚千万绪
五印共鉴平生志(印乐)
石头禀天地精气,故有灵性。宝玉前生便是玉石,生而衔石,故比贾家余少更具慧根。即使跳出小说,回到现实,爱石头的人也比一般人在对待人生上更痴情。
米芾一生对石情有独钟,嗜石如命,爱到了如痴如癫的程度,人称“石癫”。曾因拜石而丢官,非但不悔,还做《拜石图》倾诉得意之情。明代林有麟说:“此老癫书纵横千古,或从此中悟入” 。米字独步当时,标举后世,或许跟石真有几分缘分吧。
学印之前,先与石结缘,得石灵气,又结印缘。在我正式拜师学印之前,我与印其实也有过似是而非的前缘,一种遥远的回忆。小学四五年级时,某日好奇,从父亲抽屉里拿了一方不用的塑料印章,买了把新小刀,然后把塑料印章上刻有“检”字的印文削平了,打算用小刀刻自己想刻的字,早已忘了当时想刻什么,但最终的结果是硬塑料印被我刻的一塌糊涂,面目全非。我要刻的字也没刻好,小刀太软,我字歪七倒八的。之后,我便随手将印扔进了抽屉。不料某日被父亲看到那毁坏的印章,责问是谁干的。我立时感到犯下了大错,自然不敢承认是我,父亲虽没有追究,但连怨带责的语气和不耐烦的态度,我至今难以忘掉。我说不清我当时为什么喜欢干男孩子才干的坏事,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在印章上刻字,只是深刻的记住了父亲当时责备的神情和不耐烦的语气。这事,往往让我觉得父亲要么无知,要么无爱。如果他稍稍熟悉中国文化,他应该懂得印章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如果他稍稍教育我们有点耐心,就不会看到坏印就立刻责备,而是首先想一下为什么孩子想在上面刻字,刻什么,为什么刻,可是他没有,一辈子都这么鲁莽,没有耐心。如果他当时哪怕有点耐心,或许我现在都成了半个篆刻家。这件事过去快20年了,也许当时父亲说过就忘了,可是父亲的这种无知和不耐心的神情在我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不愉快阴霾,也因此让我与印,若即若离的结了这么多年的微隐情愫。我现在明白,其实我从小对刻印有着与生俱来的好感,只是一直埋没着,没有人在旁边指引我一下。
感谢我的大学,提供给了我与印重逢的缘分。与印再度结缘要追溯到一次学校举办的书法比赛,当时我创作了一副斗方,自认为很得意,却因为不完整的章法而没有获奖,因为缺少衿印。因为章法不完整而没有获奖只是因为缺少一个印,我实在觉得委屈和不服,从此留心印章。
我向书友打听到相王阁代刻印章,以后便陆续诞生了我的四方图章,一方是不知名的青年所刻;三方是相王阁代刻,系一老者,我从相王阁店主的嘴里得之他是淮北刻印好手之一,可惜我无缘拜会,从印章的边款上得之,刻主姓周,其余不得而知。之前的一方是一个不知名的青年人刻的 “文殇之印”,阴文,40元。石是绿色玉质,顶呈红色,方体温润,玲珑可爱,是我偶然逛街淘的宝。之所以刻此文,除了书法章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明志:“作一个为文化牺牲的人”。中国古代有勒石铭功的传统,我无功可勒,效颦勒志。第二方是“醉今”,阳文,30元,石呈三角形,石质一般。刻此印意味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享受今天乐,做好当下事。以此自戒多忧之心。第三方是“贯苦编寂”,阳文,30元,石圆柱形,灰色微白,石温质美,刻此印意味着“吃得下苦楚,耐得住寂寞”,以此自警好逸耽乐之情。第四方是“天与多情不自由”,阳文,30元,长方体,绛红色杂花,石美可赏,此印的意思是:“上天赋予我对天地万物多情秉性,因而总显得自己不够洒脱,情多生累”,以此自矜性情中人。这四方印并石共花去我200左右,占我本学期生活费中的很大一部分,然自出甘心,不以为苦。人谓我痴,不知我心。每每把玩美石名印,常常爱不释手。因为要配的上这几方好印,我便不得不强迫自己的字与印同美,因此书法不得不被逼得再下点功夫了。
后来,我对印的爱提了境界,不仅是让别人代刻了,我买了刻印的书,自己琢磨,从视频上看, 但是终不能把握凑刀的方法。皇天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我遇到了中文系的才子——陈登余。他虽是大一新生,但却有四年的刻印生涯,很有涵养,很懂礼貌,人也和气。他本是有酬刻印的,3元一字,我冒昧告诉他,我想跟他学刻印,他痛快的答应了。热情教我刻印常识,并亲刻让我看学,并赠我一把刻刀,一石头,做初学练习用。我同时请他为我刻一印“诗书趁年华”,给他钱,他坚决不收。为了感谢他,我把逛街所购的精美绿石送他,并把前四印拿给他看,汲取名家长处。他分印了四印的印文在自己的小本上,赞不绝口,我想妙品共赏也算是答谢的一种方式吧。不久,他将刻好的“诗书趁年华”给了我,字体纤细圆润,纯熟遒劲,并不少功力。此印聊志我大学四年的生涯趣味。
从他那取经之后,我便大胆“创作”了。初刻时,乍觉书生握锄,笨重又乏力。初刻是一个“青”字,不仅上石时字写得歪斜欹侧,左右上上不匀调,粗细大小不和谐,而且奏刀时囿于刀法上的双刀、单刀、切刀、冲刀的束缚,每每下刀过于谨小慎微而不敢走刀,才觉得放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中肯綮。所以凡事要自己亲自尝试才知道难易,才了解深浅。人生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经历。所谓:“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辛好做人”,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身历兴亡,目阅盛衰,这样的人往往最有智慧,虽不读书,也是个文盲哲人。中国文化的最大智慧处也在经历。阅尽人间万事,览尽历史沧桑,让中国文化有着无穷的动人魅力。回到刻印,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定要多刻,一不要怕刻的丑,二不要怕刻坏。我的处女作整整花了2小时才刻完,只是一个简单的“青”字而已。刻出来还是个“四不像”,难看的可以用来吓人。但了解处女作的意义在于纪念人生的第一次的重要后,也就不会过于苛求自己拙陋了。以后我陆续为同学朋友刻过7方印:第一方为室友王苗苗刻的“王苗印”;第二方是闲印“佛化东印”;第三方是:“王化东印”;第四方是为室友李晓培刻的“淡定”;第五方是为于哲雪考研刻的“用志凝神”;第六方为朋友刻的:“赵唯宇印”;第七方为同学汪莉刻的“汪莉之印”,这八方印是我大学学印以来,既是练习又是创作的全部印刻成果,虽然稚拙功浅,但自爱自惜之心,丝毫未觉浅薄,但乐在其中,足矣。
我每次刻印时,一石在手,一刀在握,全部精神凝于一石之中,咫尺见天涯,须弥见大千,正所谓:“一颗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永恒在那一刹那永存”。当此之时,纵有再多的忧愁,再多的苦恼,尽抛身外,无涯的快慰,游荡心胸,人生之乐,我又得一味!
这五方印及印文,记录了我大学四年的志趣求索和思想历程,而刻印的经历有给了我人生本质的启迪,如果当初的200块多少免不了有点心疼,那么与印的结缘给我带来的回馈,确是无穷无尽的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