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早起小姐姐给我念了一条朋友圈:
一年前离开北京,回到了家乡的小镇。如今我想念加班的夜晚赶上末班公交车的欣喜,早上六点钟起床挤地铁的勇气,努力了很久的工程终于被领导认可的兴奋,以及徘徊在大街上流浪的自由。
如今很想回去,但是没有了年轻时的那份冲动!
听罢,也勾起了我的回忆。
北京,确实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至少我是。
初来北京那会,我也没有什么梦想,只是单纯想离开家,我以为,北京会让我快乐一点吧。
事实上,我确实也很快乐。
抛开初来乍到时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这一年,我还是挺满足的。
毕竟,北京给我的包容和理解,是我们的小城市,或者家人,远远给不了的。
关于工作
我一直觉得北京大概是最公平的城市了,也许是因为我没有去过其他大城市,所以我只知道北京好。
在这里,只要你努力,就不会被饿死。
只要你有才,就能找到能让你发光发亮的平台。
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有多优秀,甚至在找到工作之后还一度沉浸在自卑的状态中无法自拔。
但是还好,我懂得及时止损,认清现实,然后发奋努力。
我不是自夸,但是这一年,我确实挺努力的。
毕业后,阴差阳错进入了一直被我避之不及的教育行业。
诚惶诚恐,非英语专业,又不是本科出身,面对家长时还要大言不残的吹嘘,我们都是英语专业毕业,都有专四专八证书,已经在教育行业待了好几年了。
吹完之后,心跳加速,直冒一身冷汗。
从小就不会撒谎,好不容易找一份工作,还得学会给自己包装,好别扭啊!
但是又有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说,“没关系,都是这样过来的,如果让家长知道你是新老师,你会被欺负的,现在的家长可挑了。”
是吗?
那好吧!
我开始精心的包装自己,学着跟家长沟通的技巧,去前台的图书馆借书,甚至后来再跑到国图的时候,首先去搜罗下心理学和儿童的书籍,当我能用专业的术语跟家长解决困惑的时候,家长们就不会看不起我了吧,就是怀揣着这样的小心思,我开始在别的地方偷偷用功。
接到第一个班的时候欣喜若狂,回去一整夜没有睡。
可不是嘛,收到通知的前几天还在想,学校会不会把我开除,我到底能不能突破自己,我的学历和专业都不过关,如果要筛人,我肯定就得被辞了。
每晚回到家面对头顶的四角天空,眼泪情不自禁的就掉下来,好害怕自己在北京待不下去,不敢想象有一天要灰溜溜的回家时面对家人的尴尬。
不过,我好幸运。
可能是学校也知道我以后还会更加努力吧,所以很信任我,让我接了第一个班级,虽然是个二手班,却也是至今都让我无比自豪的一个班级。
后来很不巧或者说很幸运的又接了一个三手班,再到最后,好开心,我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班级。
去年一整年总在加班,可能还是我太年轻,没有找对方法。傻乎乎的等待家长回家,然后一个人在办公室陪孩子复习,和家长聊上半个小时的天。等到家长意识到很晚了,有些歉意地说,“老师,这么晚了,你该下班了吧?”这才抬头看,哦,办公室又剩我一个人了。
路上回复孩子的语音作业,有时候听的着急,坐过了站都浑然不知,下来只骂自己痴,委屈的觉得工作埋没了生活,站在桥头看着来往的车辆竟又不争气的掉下来眼泪,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如今,一年后,重新审视自己。
尽管已经带了五个班级,却也没有了一开始的焦灼。
在办公室里已经由新老师变成了老老师,曾经每天追在别人屁股后面问这问那,到现在可以帮新老师们答疑解惑。
遇到事情不急不躁,不再像一年前的小孩子一样,跟外教吵个架都嚷嚷着要辞职,因为一个孩子找不到教室就撇下一个班的孩子冲出去接人家,因为事事的家长自己郁闷半天。也终于学会了该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不让自己成为只会工作的奴役。
其实,一切都来的刚刚好。机会来了,我刚好接住了这个好球。如今,我更应该做的就是如何运筹帷幄,将这个好球漂亮的打出去。
关于生活
在北京,只要你努力,你绝对可以给自己想要的生活。
别说我说的太绝对,如果你还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生活,只能说明你不够努力,或者说,你只是努力了,却没有努力找对方法。
我一直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居所,不需要太过豪华,自己过得舒服就行。
刚来北京那会,我一个人住在沙河高教园的公寓里。
因为没钱,所以只能租的起一个月不到一千的房子,小到只能放下一张床,一个柜子,桌子,加椅子,剩下的,就是一条连两个九十斤的人并排走都刚刚好的小走廊。
我住在18层,这是一个不太好的数字,原因想必大家也都都清楚,源于中国的传统。
但是没得选择,因为只有这个房间便宜。
住在这样的小屋子里,我哪里敢奢求生活,能生存下去就已经不错了。
大概坚持了四个月左右,终于我的工资也能支撑我找个好一点的房子了,刚好我姐也要跟我一起住,于是我们就有了现在这个房子。
依旧是公寓,但是比原来那个要宽敞,住的没有那么憋屈。
后来,我又特别任性了添置了洗衣机,衣柜,鞋柜,地垫以及各种小装饰,简直比我自己家里的卧室看着都舒服。
上次朋友来我屋,看到房间的配置,说了句,“你真是把这当成自己的家了呀!”
对呀,前段时间不是流行过一段特别火的话吗?
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
每天可以抱着我的一堆娃娃睡,醒来直接滚到地下都没事,支开小木桌打开新买的笔记本进行创作,累了再爬上床听一会音乐,吃点零食(我家有一个零食区,堆满了各种心血来潮时从超市淘回来的零食),或者跑到阳台洗衣服缓缓脑筋去,这样的节奏,真的是让我幸福感爆棚。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此刻我是在自己家,单说我要给自己添置几个大娃娃,可能就已经被我妈嫌弃到地下了。
关于学习
北京有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这一点毋庸置疑。
比如很多名人或者知名的作家,如果要在线下举办活动,首选地点一定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很多课外班,训练班也都是设在这些城市。
这样并不是说在小城市就没有机会,身居二线小城的写作大神彭小六不就是这样吗,小城市当然阻挡不了要进步的野心。
北京那么大,你想做什么,就可以自己去做,完全不需要理会旁人。
但是在小城,或者你的小镇,可能你吃个饭别人都知道你午饭吃的是什么,你考个试街坊邻居都知道你数学语文考了几分排第几名。
而这,也恰恰是我最为反感的一点。
小地方的人热情,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可是他们也容易嚼口舌。
如果此时让邻居知道我在写文章,可能他们传出去的话就会变成,“你知道吗,谁谁谁家的闺女现在在写书呢,志气还真不小,在咱们村里还想成为大作家呢……”
我当初在学校练英语的时候就经历过,因为在社团每天都很忙,抽不出身回家,好不容易回趟家,就会被我妈说,“你参加那个社团有什么用,又不能挣钱还累死累活的。”
可是假设当初我没有在那个社团坚持,可能我跟英语的缘分也就到大学毕业就结束了,我根本不会想到去做英语方面的工作。
就像前段时间我又特别忙,我妈妈知道我加入了一个需要写作的社群,后来又从我的朋友圈看到我在练英语,之后又看到我发了一些朗读训练营,再后来,看到我发的投资理财链接,我妈竟然专门跑来私信我,“报这么多课,你累不累啊?”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一点都不累啊,我倒觉得很充实呢。
尤其是当我不断参加不同的社群,认识到一些优秀的人之后,更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那些优秀的人还那么努力,我有什么资格不去努力学习呢?
提到北京,有人恨,有人怨。
北京的房价一年年的涨,对于外地人,也越来越苛刻,拥挤的生活,确实让人痛恨。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愿意一边抱怨,一边舍不得离开北京呢?
原因很简单,离开了北京,你可能再也找不到这样一座可爱的城市了。
我来北京的时间不长,去年二月底,到现在七月初。
近一年半的时间,对于北京,更多的还是心怀敬畏和感恩。
感恩她对我的包容和接纳,敬畏她给无数年轻人制造了梦想。
北京至于我,更像是一位母亲。
曾经我气愤她对我的苛刻、冷漠、和指责,但是最终,我也能读懂并感恩她对我的包容和无私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