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觉察到自己对孩子早读不是抱着信任的态度,而总是想确认他是不是按照要求执行?这种体验给我带来不好的感受,如果经核实他就是没有按照要求来做,我顶多说他两句,可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要从哪些点开始切入?是安排得太多了吗?問他又说还行啊,问题不大。可我为什么就是不满意?不放心?今天我告诉他,我表面上相信你能够做得好,想要信任你的执行能力,但是我的内心却有不信任的念头,你看你把自己每天要读的书,这里放几本,那里放几本,这样的摆放分散了你的精力,笔散得哪哪都是,请你放在右上角的笔筒里,这是让我无法完全信任的原因之一。很多习惯真是让人看了头疼,但都得一点一点来破,还不能跟他急,急了也没用。
2
送孩子到菜市场,妹妹突然说红领巾忘带了,让倒回去。我说不可能。她就哭了一路,下车后,她让我回家给她拿过来,我不同意,我也有很多事要做。看见她难过、担心的情绪,但这些是她自己需要去承担的后果,我只负责安慰,陪伴,直到她愿意从我身边离开往学校走去。
3
听小日子,讲到心流时间管理,挺激动挺受启发,感觉到自己离做好的差距,需要一点一点来吧。听了黄老师的四阶音频,共听了七遍,第六遍开始就触动到自己了,恰好这几天心里堵着一件事一直在心里发酵,我非常清楚自己的心路历程,所以泪流满面,一件事情放下又提起,每一次感受都有不一样的变化。
放下是什么?它是不断变化的,会随着情境和心境不断变化,我们需要看到这些情境背后变化的信念本质。
放下不是不再发生,也不是改变,放下不代表事情就朝向我们期待的美好的那样发生。往下会有再拿起的时候,是放下又拿起的过程,念头会因不同的情景和心境而变化的,关键是我们再次拿起时,是否能看到这背后的驱动程序和我们赋予这事物的定义,当我们再次拿起,我们可以觉知它,和它保持距离,我们看到它,与它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