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我们的第二次快速阅读活动,18日刚刚因为感冒高烧在家昏睡一天,本该休息,但还是不想错过烧脑又有收获的活动,所以这一天抱着一包纸巾和感冒抗争了一天,感觉不停高速运转的脑细胞战胜了病毒,生命在于运动,病毒也在于抗争啊!
谈及暴力,我们通常都认为,暴力多为动作行为上的暴力,殊不知语言更是无形的冷暴力。虽然在日常沟通中,有时也会遇到沟通中被一些语言影响导致不舒服,但从未想过它是“暴力沟通”,也没想过它居然有比暴力的动作行为还不可预见的杀伤力?
《非暴力沟通》从开篇就强调让爱融入生活,让我们思考是什么蒙蔽了爱?而问题的答案就在于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观察客观事实;
2、感受——表达情绪状态;
3、需要——说出情绪背后的需求;
4、请求——根据需求提出解决方案的请求;
问题源于四要素的混淆应用和无序表达,问题的解决源于四要素的清晰认知和从心而起的运用。非暴力沟通可以运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如: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外交和商业谈判,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等。
一、区分观察和评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观察”和“评论”使我们小学就学过的词语,我们却从没有察觉到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可能会混淆他们,在我最初被问到:你观察到了什么时,我脱口而出,知道被分析“观察”和“评论”这两个词的基础概念时才意识到,真的不对。
二、感受
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个没什么感受的人,确切的说是个不太会把“感受”这个词和真是的感受对上号。
A、我想我现在很好。
B、我很开心。
你觉得哪一个是感受呢?
在学之前,我想我应该只能说出第一个,察觉感受,把感受说成是感受,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最初真的是去书上对感受词汇表,才慢慢去体会什么是感受,然后在体会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去对号。以下简单摘抄:
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感激、感动、乐观、自信、开心、高兴、愉快、幸福、满足等。
表达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感受:
害怕、担心、焦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忧伤、沮丧、灰心、绝望、伤感、不耐烦、失望等。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书上的感受词汇表中去查看。
三、需要
感受源于我们的需要和期待。
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通常有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而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我们通常会选择1和2的方式,非暴力沟通给我们的新的认知答案是3和4,有体验才会有感受啊!
A、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生气。
B、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感觉呢?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人是感受和自己的关系,进而更清晰的咯请自己的需要。
四、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且表达要越具体越好,有时抽象的语言并不能让别人更清晰的理解你到底要什么,所以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非暴力沟通除了这四个要素,还有一个很厉害的武器,就是倾听。
我曾经觉得自己是个比较会倾听的人,但知道自己是个不太会劝解别人的人。原来一直觉得问题在劝解方式上,在倾听时,也时不时的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回应和反馈给对方,读完这本书后,意识到,问题在倾听,我在倾听,但倾听的有效性不是很好。
书中有这样几句话:
我们越是能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的沟通。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剥离开情绪源于爱,用爱的方式去表达,去感受。之前也读过这本书,感触最深的两个词就是“需求”和“感受”,努力的让自己去对照感受,探知需求,在触及感受时也慢慢用释放情绪的方式去疏导,感觉特别好,慢慢学会寻找感受,其它要素还在努力学习实践中,《非暴力沟通》真的是一本让我非常受益的书。
关于感受一直有个疑问:感受时时刻刻都会存在吗?
欢迎小伙们帮忙解答啊!
我们速度学习那天,这本书是和《关键对话》一起学习的,我们用一些案列来贯穿了一些,也对这两本书的内容有个更深刻的理解,很是受用,我们的速度学习小组真的让我越来越喜欢!
期待下一期